今年9月份,美国商务部要求主要芯片公司和汽车制造商“自愿”分享商业信息,以应对全球芯片危机。
美国商务部要求包括三星电子、英特尔在内的多家芯片制造商就库存、积压、交货时间、采购做法以及它们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产量等问题发表评论,还要求它们提供每种产品的主要客户的信息。
众所周知,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实现“双轮驱动”的重要引擎。作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其不仅能够连接生产信息和需求信息,有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和经济模式也正成为我国生产和经济复苏的主要发力点。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日益活跃,已渗透到包括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40个重点行业,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应用模式,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但与此同时,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行业走深向实。
其中,业内人士普遍达成共识的通点,就包括了以下四点:其一是行业、企业间甚至是企业内部的数据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收集、流通与交流、利用的效率不够高;其二是终端的品类众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和体系,不利于规范发展和应用;其三是在连接部分较为复杂,数据互通性不足;其四是AI应用开发和部署较难。
除此以外,行业人才问题的暴露也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又一阻碍。由于工业互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于人才需求指向性不明确;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属于基础设施产业,与各个传统产业的联系较为广泛,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以及人才培养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较高,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