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于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加上新型电池材料尚未革新,导致手机续航基本不存在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至少在3-5年内不太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手机电池来说,在续航方面看似简单的升级,背后则是需要多次的实验以及长时间的测试,即便只是更换一个新的电极都有可能带来新问题。并且,电池不仅仅是手机供能的核心,也关乎着手机的安全。可以说,手机电池的研发及大规模商用道阻且长。
此前,有些厂商为了在高功耗的环境下提高续航,采用内置更高容量电池的做法。但是,在习惯了轻薄手机的环境下,消费者并不愿意为一块“砖”买单。并且,由于摄像头以及主板等模块已经占据了手机内部很大的空间,因此电池容量上的提升也很有限。
目前,为了在固有的电池材料特性下,手机厂商为了提升续航更多的是采用提高充电能力,曲线弥补续航上的衰减。近年来,华为、小米、OPPO和vivo都推出了各自的快充技术。不过,快充是缩短了充电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续航焦虑,但是充电过快也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手机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成为了可能。但是,快充毕竟是有线充电,需要在固定的位置,还要有电源,更多解决的是家里和公司等固定场所的续航问题。而到了室外,手机快没电时,共享充电宝才是“救世主”。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自己买个充电宝不就行了,共享充电宝有存在的必要吗?的确,当共享充电宝这一解决方案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是,现实证明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合理性。
一方面,人们现在更喜欢轻便出行,充电宝体积虽然不大,但并非个人必需品,更多的是适合长期在外的人。而对于那些偶然外出,或者因突发事情而急需为手机充电的情况,共享充电宝的优势便体现出来。共享充电宝不是“伪需求”,而是实打实的“刚需”。
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便是市场给予共享充电宝的直接反馈。根据行业龙头怪兽充电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其累计注册用户数达2.73亿。今年前三季度,其单季新增用户数分别为1640万、1940万和1790万。用户数持续增长说明市场需求旺盛,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力。
另一方面,数据证明了共享充电宝的高成长性及可持续性。咨询机构欧睿国际近期发布了《2021上半年共享充电行业报告》,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共享充电行业仍维持较高增速,上半年行业GMV(总交易额)约52.8亿元,环比增长5.9%。下半年由于点位持续增加、节假日时间长、出行人数预计上涨等原因,预计2021全年GMV超过百亿规模。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通过多年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应急充电问题,更成为了场景化消费不可缺少的一环,其自身在商业联动上的价值属性,也正在逐步凸显出来。
在报告中,欧睿国际表示,现阶段,行业领先品牌在探索规模化带来的其他增长点。首先是流量广告,基于已有的用户数据网络,深入开拓广告投放以及其他数字化营销业务。另外是对大消费领域的探索加深,共享充电宝机柜终端可构成物联网入口,借助大数据及线下渠道的优势,发展大消费品类。
今年3月份,怪兽充电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达成合作,接入饿了么平台。同时,怪兽充电自身拥有的庞大线下POI,作为天然流量入口,也有助于其探索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据了解,此前怪兽充电就通过打造联名潮品+全城寻宝等线上线下联动的活动,结合POI为商户实现客源引流,达成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