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技术不难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问题

   2022-05-19 工业品商城84
核心提示: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20.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超37%,但主流合资品牌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却仅有3.6%。基于此,今年1-11月中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前十中,除特斯拉为外资车企外,无一主流合资品牌。外资企业的电气化转型迟滞,为本土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较大发展空间,且在欧阳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20.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超37%,但主流合资品牌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却仅有3.6%。基于此,今年1-11月中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前十中,除特斯拉为外资车企外,无一主流合资品牌。
         外资企业的电气化转型迟滞,为本土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较大发展空间,且在欧阳明高看来,这一发展窗口期还有五年时间。
        “我认为各合资企业会在明后年集体发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激烈期。”他进一步指出,今后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竞争持续激烈,未来肯定会淘汰一批,究竟鹿死谁手,现在无法预测。
        首先是核心技术上,“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技术含量的60%,目前这一代电池技术中国是占主导地位的。”欧阳明高如是介绍。
        就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10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 10榜单中,中国有6家电池制造商上榜,含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以及蜂巢能源,而这六家占据了全球47%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在经过我国政策长达十余年的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建设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诸如欧洲、北美等其他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动力电池产业链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全球70%动力电池产能在中国。
        基于此,欧阳明高认为,即便当下日韩等国在大力发展下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但距离该技术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还需10年左右时间,而在这一窗口期下,“我国电池领域研发队伍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年轻人才辈出,只要不断努力,我相信最终我国是能够走在前头的。”
        此外,欧阳明高还提及“缺芯”等我国当下“卡脖子”技术,他认为汽车芯片仅占全部芯片产业规模的约10%,目前短缺原因仍体现在周期性供需失衡上,中期来看,我国自主技术不难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问题。
        而聚焦到整车品牌上,伴随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小鹏等新势力企业的强势来袭,颠覆了汽车产业百年来传统路径,无论是品牌形象建设、商业模式还是技术迭代,都开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以极氪、沙龙、智己以及飞凡等传统自主品牌旗下针对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子品牌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大放异彩。
        基于此,“在新一轮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我对中国自主品牌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站占据优势地位还是充满信心的。”在欧阳明高的预测中,2030年自主品牌或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60%份额。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