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因线上购物的便捷性特点,很大一部分在疫情前习惯在线下实体店进行购物的消费者之后将不再回到线下店消费。虽然线上下单商品配送到家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对卖家来说则不尽其然—目前商品货物的打包及配送仍主要依赖人力;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转向线上,仅凭人力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品配送需求,这对于商家和物流公司都是极大挑战。
IEEE会员Carmen Fontana认为在未来几年,“为了提高商品打包和配送的效率,零售商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例如可以应用具有视觉功能的机器人在货架上挑选和打包订单商品;除此之外,机器人和无人机也可以应用到商品配送的服务中,减少消费者的等待时间。“
根据IEEE最新发布的《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2年及未来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球受访的350位行业及技术领袖中,有高达八成受访者认为在未来5年内将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能由机器人替代完成,且它们有望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业务环节中。可见,消费者在家收到机器人送货上门的购物体验指日可待。
当然,线下购物并非一无是处:与网上购物相比,线下购物的一大突出优势即是可以让消费者在现场亲身查看及体验产品。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AR/VR技术的进步,在线购物也能同样拥有这种身临其境的购物体验。IEEE高级会员韩光洁对此也表示赞同:“随着网上购物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使用AR技术展示产品、进行带货直播等都可能有新的突破。”
《IEEE全球调研:科技在2022年及未来的影响》结果显示,目前AR/VR技术最常应用于数据可视化及3D操作中。IEEE终身会士Thomas Coughlin分享道:“AR/VR技术或远程临场感机器人(telepresence robots)将能丰富消费者的线上商品选购体验,消费者在线上进行商品挑选的时候,也可以“拿起”商品进行查看,享受置身商店般的“沉浸式”购物体验。
随着我国智能制造深入化发展,机器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移动机器人因其具有自主运行、自行规划等能力,应用范围较广,增长也更为迅猛。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移动机器人销量达41000台,市场规模达76.8亿元,同比增长24.4%。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急行军”,汽车产业对于移动机器人的重视度也开始不断加深。不少车企如大众、福特、丰田等,零部件企业如伟世通、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等已开始将移动机器人置入生产环节。
相对于其他工业领域,汽车制造较为复杂,涉及上万零部件。所有零部件进入工厂后需要高效进行装载、分拣、监测及运输存储,目前这些工作有相当大的部分依旧依靠工人加叉车完成,极易导致货物和周边设备损坏,甚至带来人身伤害。不仅如此,企业目前还同步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员短缺等问题。很显然,实现自动化是减轻人工压力的最佳解决方案。
此外,随着车市消费升级,车辆的定制化需求增多,生产工时不断缩短,这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交付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迫使企业快速向数字化转型。
以上这些,均为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了发展空间。据了解,移动机器人在汽车产业主要应用于产线及仓储,承担挂接、牵引、卸载及运输等工作。它可以按照规划的路径运行,其中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因具有紧急停车、区域切换、人员检测和超速检测等功能,还可自行避开障碍物或行人。为此,吸引诸多巨头公司的重视。
据了解,伟世通曾在其雷诺萨工厂部署了7台自主移动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由全球知名AMR提供商MiR提供。在生产过程中,1台自主移动机器人可以自行管理三条生产线,7台自主移动机器人一天能连续工作三班,大大提升了生产力。
除了对外采购外,现今还有部分车企开始投入或计划自行生产机器人。今年年初,宝马集团宣布成立了子公司IDEALworks,致力于成为物流领域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这是首度有重量级汽车制造商投入制造及供应自主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