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机器人动起来?

   2022-05-20 工业品商城155
核心提示:早期,软体机器人大多选择硅胶材质浇筑而成,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冈山大学软体机器人实验室成功研制一种硅胶机械手,该机械手利用气体压缩的原理进行机械驱动,可以进行简单的抓取操作,开创了柔性机器手的先河。 到了2011年,哈佛大学著名化学家George M. Whitesides(乔治·怀特塞兹)带领的研究小组从乌贼、海星以及
          早期,软体机器人大多选择硅胶材质浇筑而成,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冈山大学软体机器人实验室成功研制一种硅胶机械手,该机械手利用气体压缩的原理进行机械驱动,可以进行简单的抓取操作,开创了柔性机器手的先河。
          到了2011年,哈佛大学著名化学家George M. Whitesides(乔治·怀特塞兹)带领的研究小组从乌贼、海星以及其它无脊椎动物获得启发,研制了一种有四只“脚”的小型软体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像蠕虫一样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进行活动。这项发明结合了前几代软体机器人的特点,可以准确抓取各类产品。
         此后,软体机器人的材料主要是在硅胶材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例如意大利Biorotics团队就在硅胶材质的技术上加入了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和少量的细集料组成了全新的SMA(Stone Matrix Asphalt)结构,增加了柔性触手的抓取力。
         总之,柔性机器人的进步离不开新材料的发展,当前柔性可穿戴技术,同样可以看作柔性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缩影。
日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对外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向部分企业颁发国内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管理人员吴琼在接受业内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国内积极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从而实现经验积累、技术迭代,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7年12月,北京自动驾驶就开始相关道路测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9月底,北京市已累计开放227条762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为16家企业,105辆车发放了644套自动驾驶测试临时号牌,道路测试里程和发放的牌照数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
         另外,针对复杂的高速公路测试难题,北京明确将选取6条共143公里高速路,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开放,为自动驾驶汽车创造测试环境。
         12月初,小马智卡自动驾驶卡车已驶入京台高速公路,开启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全国范围内自动驾驶企业首次在政策开放的公开高速公路进行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
         可以看出,北京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的政策迭代非常快。而从整体战略规划和政策配套来看,北京始终走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最前沿。
         今年4月,北京市正式批复由北京市经信局和北京经开区联合制定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据了解,政策先行区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是全国首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
       北京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完善,以汽车产业大区顺义区为例,其已形成了以研发设计为引领、以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基础,以汽车金融、汽车销售、展示体验、共享出行、无人驾驶等业态为延伸的产业生态。
        根据北京日报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顺义区已集聚了230家中外知名企业,其中包括北京现代5大整车企业、宝马研发中心等9大研发设计企业、海纳川等1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与此同时,顺义还拥有包括滴滴、美团、地平线、中科睿芯、万集科技、中科星图、中安永恒等涉及出行服务、智能芯片、传感器、雷达、高精度地图、信息安全等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和吸引了近万名研发人员和18万名产业工人。
        不仅仅是顺义,亦庄已经将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作为规划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需要提及的是,11月底小米确定落户亦庄。北京经开区或将发挥小米汽车项目“链主型”项目的引领带动优势,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等在北京经开区集聚融合发展。根据企查查数据,北京市目前有 83 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占全国总量的1.21%。其中,有42.17%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以内。
        当然,产业链的完整度只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储备情况。根据《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1500家,占全国的28%,居国内首位。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其中海淀区占比62.4%,呈现集聚发展态势。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在资本助力下,北京已诞生32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最终,核心技术的积累离不开人才储备,但是北京在这个方面估计是最有底气的——北京是国内一流名校最多的城市,不仅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享誉全球的顶级名校,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985知名高校。
          显然,北京有人才招揽方面的先天性优势,因此在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上少了许多后顾之忧。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义此前直言,预计在未来的2~3年时间里,汽车行业都会存在人才快速和频繁流动的现象,尤其是具有自动驾驶领域工作背景的高管和汽车软件人才,会成为争抢的重要目标。
         例如脱胎自北航的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RT),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软体机器人的代表企业。旗下的柔性夹爪-N系列产品在精度、寿命等做到全球领先水平,解决了工业领域异形易损物品的抓取搬运难题。
        SRT向镁客网介绍道,柔性夹爪的抓取动作类比人的手指并且能自动包裹产品,适用于食品、汽车、日化、医疗、3C电子等诸多领域,可集成至智能装配、自动分拣、物流仓储和食品加工流水线,也可作为科研实验设备、智能娱乐设备或服务型机器人的功能性配件,是要求实现智能、无伤、高安全性、高适应性抓取动作客户的理想选择。
        2018年,同样来自哈佛大学的Connor Walsh教授研发出一款可穿戴的康复软体机器,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康复或是作为辅助设备长期穿戴。
         这种新设备启发了许多传统外骨骼机器人公司开始加入到软体机器人的研究中来,例如日本的Cyberdyne、美国的Ekso Bionics Holdings等公司,这些老牌机器人企业希望从软体机器人入手,大大减少传统外骨骼的笨重形象。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