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今年1至10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9.8万套,同比增长51.9%。报道还指出,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国内机器人市场以“中国速度”后发先至。
据悉,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90.7亿元。
而其中占比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品类,预计在2023年将突破589亿元。可以说,中国工业很大程度上撑起了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报告,2019年中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终端使用市场,年新装量14.1万台。而自2013年起,中国也已经连续8年在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上占据世界首位。
虽然后期不少企业都意识到了买办思维的错误性,并积极进行技术自研转型,但从当前市场现状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是处在失守状态。华创证券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不足30%。
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广袤的机器人市场,为机器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国产替代浪潮下,越来越多企业成功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产品销量和行业影响力的双双升级。
如今看来,“市场”并不是我国机器人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优势因素。国产机器人能够迅速崛起,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机器人工作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工厂,其可以在家庭或者是公共场合,也可以完成清洁、咨询以及其他类型工作。在这类创新型机器人赛道,中国厂商优势十分明显。
无论是算法、人脸识别还是自然语言技术,国内都已十分成熟。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更加丰富的物联网落地应用经验,这可以让机器人产品更快地完成技术升级。
另外,考虑到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年轻人正在加速逃离工厂,不难看出,制造业想要持续发展,引入机器人代替工人是最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