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成电路的需求总额和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总额基本相等,都将达到世界集成电路销售市场的8%左右。这表明我国集成电路的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已经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可以基本持平。如果技术上也能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我们就可么实现需求基本自给。到那时,即使我们完全达到了这个目标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的销售总额也只占到世界市场的1/12左右,而我们的人口却是世界人口的1/5左右。因此 我们只能是一个集成电路生产大国,而还不是一个集成电路产业强国。
近几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令人鼓舞的。但使人不安的是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基本上还是一个装配业,关键零部件主要还得进口自主开发能力很低.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因此还不能说我国信息产业的命运已经掌握在自己手里、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自己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集成电路产业。现在.我国集成电路需求自给率大约仅有1/10 我国集成电路产品的销售总额在世界市场上仅有1/100左右,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落后两代。要加速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由于集成电路在当代高新技术群体中居于核心、基础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很有必要为它的加速发展营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小气候。国务院公布实施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这个小气候的形成已经打开了一扇大门。在这种条件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做到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能够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全世界 以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为主体的集成电路制造业。经过4D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已步入了比较成熟的时期 没有工厂的集成电路公司(Fabless)大量涌现,不仅标志着集成电路生产加工工艺走向成熟,而且也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1998年美国的集成电路公司极少是从一个生产厂起步,采用无工艺线进行委托加工的方式是新建公司最普遍的形式。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增长速度却逐步地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新兴起的无生产线的集成电路公司都具有一个突山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更加贴近市场。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时期,集成电路应用市场的开发就成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长期以来,有个问题—直在困扰着我们.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建成以后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又为什么我们国内需要的集成电路主要产品自己一直不能直接供?这种自相矛盾的供求没有交叉点的现象确实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们首先看到国内所使用的集成电路品种,几乎都是和已经定型的电子整机一起从国外打进来的,而我们要进人这个市场就必须实现替代进门;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其迅速的特点,已经使得传统的替代进口方法失去了效力。其次大家也都承认,境外的有意遏制和激烈竞争、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不少困难。第三,尤其需要十分清醒是,信息产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大量信息产品不断涌入,会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受到严重地挑战战;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消失意味着这个民族将会被同化。对于这类问题 我们当然不会等闲视之。
集成电路是一个完整的产业, 一般说来,它应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制造.以及集成电路的应用开发和信息服务。有时候人们把它称为五业(设计化、芯片制造业、封装业 支撑业和服务业)并存; 也有时侯人们也把集成电路制造业本身说成三业(设计、芯片 、封装)并举。但是,不管怎样划分 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总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初主体。当我们强调应用切入、设计先行约时候 绝不是轻视芯片制造业的发展,相反的它正是在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失去了芯片制造,集成电路产业就如同被挖掉了心脏,一个芯片制造业脆弱的集成电路产业,充其量也只是—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所以我们认为,对芯片制造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态度是片面约;“不求全有但求所用”的做法才比较符合中国观在的国情。
对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开发说起来部很重视,而做起来却落得两头悬空。这既是供求没有交叉点的一个原因,又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根源。研究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基础研究在最前一端。产品商业化开发在最后一端,商业化前研究开发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