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需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迅速组织科研力量攻关,研制出便携式红外快捷测温仪和L H-1B悬挂式自动扫描红外体温检测仪等系列体温测试仪器。这些体温测量产品具有测量准确、快速方便、避免交叉感染等功能。
LH-1B悬挂式自动扫描红外体温检测仪是利用红外测量原理,对人体的体温进行快速测定,测定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秒钟。经过医院临床实际测量,证明此项技术具有测温快捷、精确、可靠、安全、卫生、重复性好等特点。其测温范围在摄氏30度至45度之间,适合于摄氏18度到30度的环境下使用,可广泛应用于边检、关口、机场、车站、码头等的室内场所。
自动扫描红外体温检测仪通过测量人体额头的表面温度,然后根据人体额头的温度与体温的关系得出人的实际体温。检测仪的光学元件将额头发射和反射的能量汇集到传感器上,通过电子元件将此信息转化成温度读数并显示在显示面板上。当温度读数超过高温警报值时,仪器会发出警报声,同时红色警报灯闪亮。
该仪器的检测方法非常简便: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的电源插头接到220V 交流电源上,通电后电源指示灯会点亮,并发出报警声(持续3秒)。报警声停止后即会开始检测。被检测者沿地面的直线走向门架,并在脚印处以立正的姿势站立3秒钟。如果被检测者体温超过设定值(如摄氏 38度),红色报警灯则立即闪亮,同时报警声响起。
据了解,人们通过自动扫描红外体温检测仪检测体温时,不得戴帽或用物体遮挡额头,但可以戴口罩。该仪器扫描范围内如有其他发热物体和部位,如行进中的行李车轮轴、拎行李的手、强烈反光的镜面饰物等,可能会引起干扰报警。另外,研制者还提醒用户:在使用和保管自动扫描红外体温检测仪时,应避免电焊和感应加热器引起的电磁场、静电、热冲击等干扰,不可将测温仪靠近或放在高温物体上。 从大工业时代至今,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好奇就一直持续着。自从半导体行业在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以后,不少研究者希望能从智能机械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创造所谓的"智能机械"。各种相应的实验手段层出不穷,从最原始的到最荒诞的,应有尽有。
很快,机器人的秘密就从实验室内蔓延到了小说界,出现在各大类书籍销售的排行榜上。西方历史上很多畅销的科幻小说中,"时间机器"和安装有智能芯片的智能人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话题。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阿瑟莫夫的代表作之一的《世纪末之子》讲述的就是智能人的故事。诸如此类的不少科幻小说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包括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终结者》和《回到未来》。
不少学者和专家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津津乐道。因为如果按照科技创新的编年史,人体芯片正好出现在第四波科技研发浪潮上,前三波典型的科技应用分别是大工业时期的蒸汽机动力,电子时代的电力应用和以半导体、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网络。
有人甚至预言,机器人将大量应用于人类的现代生活中。它们在智力、体力、感官、遥感、通讯、情感等多个方面影响、改变人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生活的高速发展。简而言之,未来的高科技将是一个人类与智能机械和平共处的时代。
高科技以人为本也体现在了机器人博览会上。大会的组织者煞费一番苦心,将博览会安排在全日本阿童木生日庆典期间举行。本届机器人博览会有38家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的95种机器人参加展览,观众超过了5万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50年后的今天,机器人从最初的跃然纸上,变成了初步工业化,其引发的商机已经照耀了整个IT行业。以日本为例,最近10年以来身陷"平成衰退",IT行业的很多分支都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但是日本始终没有放弃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领先优势。
日本模式机器人产业链的源头来自重工业。日本的知名大型制造商,如索尼、爱普生、本田、三菱等,不少从事大工业制造的企业本身就有很好的机器人应用基础,而且它们在企业业务重组、转型时又都着重考虑了智能机械的战略地位。
据日本机器人联合会透露,仅上述厂商投入机器人产业的研发资金每年就高达211亿日元,累积到2010年,日本IT行业投资机器人将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249亿美元,为全球之最。
日本本田素来以生产汽车、摩托车、越野车和赛艇而闻名,但是本田非常重视各种机械工程技术的研发。1986年,本田在上一任社长吉野浩行的领导下,开始研制双足行走机器人。1996年,本田的P2型机器人初步实现了设计意图,1997年P3型又将P2型的功能更进一步。
今年本田迎来两件大事:其一是高层管理换届,主管本田技术研究所的福井威夫继任公司董事长;其二,本田的Asimo机器人在今年早些时候在全北美展开巡展,足迹遍布华盛顿、芝加哥、纽约、迈阿密等美国主要城市,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过去的Asimo机器人可以以时速0~1.6km的速度行走,可以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动自如,上下楼梯、转弯都十分从容。更为因为Asimo圆脑袋、粗胳膊,造型可爱,憨态可掬,这款机器人尤其受到孩子们的青睐,本田的国际广告便是以Asimo机器人为主角。
此次展出的Asimo步行速度达到过去的两倍,机器人动作非常迅速,Asimo在本田的主展台演示中亮相,从舞台的右侧迅速地走向左侧,金属关节着地的声音铿锵有力,引起了在场观众不小的震动。
Asimo在美国纽约的展示中表演了Disco,当时赢得观众满堂喝彩。机器人可以走路和跳舞,能够正确应对召唤、命令、问好、提问等50多种不同的人类表达方式,可以根据指令做出30多种不同的动作。
Asimo内部构造也越来越先进。去年12月追加了面部和色彩识别以及姿态控制功能。此次日本演示中,Asimo操作员所使用的控制器也已实现与家用游戏机手柄相同大小的小型设计,可见细节方面日趋完善。
与本田的Asimo一样,往届ROBODEX上广泛关注的索尼"SDR"系列也赶在博览会开幕前升级到了"SDR-4X II"版本。演示会上,4台索尼机器人伴着坂本龙一作曲的音乐又唱又跳,弄得现场气氛好不活跃。
索尼在会场展台上还展出了名为"Station"的SDR-4X II充电器,预示着这种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准商业流程。索尼高级常务董事土井立忠表示SDR-4X已经达到投产水平。新款机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做了大幅改进,在整个机身的18个部位安装了传感器,以免驱动机械部分夹伤使用者手指。此外,跌倒控制功能和声音识别功能也得到了提高。
本届机器人博览会的主题是"为人类服务"。除了体现机械特性之外,展会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强调了机器人与人的交流。三菱重工展出的"Wakamaru"强调视通信功能,机器人可以进行声音识别、根据生活情景与人会话。还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能够通过会话告诉人们网上的信息。
东芝展出的家用机器人样机"Apri Alpha"会聊天,懂认人,采用燃料电池作为驱动力,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宠物;京理科大学机械工学专业研究室研制的机器人"SAYA",走"机器主持人"的路线,可参与会话,而且在说话时可以通过表情来表现"高兴"、"吃惊"和"讨厌"等复杂情感。
从会场门口的气球到展会的内部陈设,到处可以看到阿童木的形象。借着浓浓的卡通娱乐味道,博览会的发起人之一、自称为"铁杆阿童木迷"的土井立忠认为,机器人可以被人类接受并广泛应用,高度人性化的机器将会给人类提供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