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

   2022-06-01 工业品商城111
核心提示:出口退税指的是出口国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企业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表示,此次我国取消电解铝、铁合金出口退税,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达到控制此类商品出口,调控此类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马

出口退税指的是出口国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企业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表示,此次我国取消电解铝、铁合金出口退税,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达到控制此类商品出口,调控此类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马中教授认为,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与我国能源供需的严重不平衡相关,出口退税取消所带来的后果大致有:生产商可能减少出口转而在国内销售造成的供应量变化,供需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从而导致国内外比价的变动。而对于一直依赖进口的铜产业来说,出口税率的变化不会对它造成多大的影响。马中教授表示,虽然表面上对铜进出口贸易影响有限,但这些税率调整政策实际上还是暗含着中国对高耗能产业发展的限制。


和铜的情况不同,税率的变化对于普遍处在亏损边缘的铝行业来说,可以算得上“雪上加霜”。近年来,国家对电解铝行业的“过热”有所察觉。为抑制电解铝行业投资过热的势头,2003年5月,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停止审批任何形式的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2003年12月23日,国务院再次提出了迅速遏制电解铝违规建设、盲目投资势头的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氧化铝一般贸易进口关税由10%调整为8%,一些铝制品的进口关税也进一步调低;2004年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电解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同年,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商务部将铝的出口退税税率从原来的15%下降到了8%,直至今年取消。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下,电解铝行业投资过度的势头已得到一定缓解。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主任尚福山认为,目前电解铝行业面临双重挤压,生存压力很大:首先是电力紧张、电价上涨;其次是原料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这两方面各占生产成本的40%,掌握着电解铝的命脉。 

对于工业用电,国家坚持“有保有限”原则,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严格控制甚至停止供电,而电解铝行业正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用电必将受到限制。中小铝厂的盲目扩张加剧了中国电力供应的紧张情况,如果铝出口还是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就是变相廉价出口电力,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在这种局面下,国家采取税率调整来控制铝出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作为生产原材料的氧化铝是我国的短缺产品,国家每年都要花大量外汇进口,仅2003年就进口氧化铝560多万吨,用汇20多亿美元;2004年我国进口的氧化铝占世界现货贸易总量的60%以上,成为氧化铝消耗的第一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铝行业的半成品———电解铝由于投资过热,使得国内有比较大的冶炼加工能力,导致国内市场电解铝“供大于求”,使得电解铝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氧化铝价格和电价对电解铝的成本及价格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电价和氧化铝价格的上扬已成定局,进出口税率的变化将导致2005年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出口产品的赢利空间也将更加狭窄,届时出口电解铝,将可能毫无利润可言。 

中国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8月中铝公司曾上书国务院,恳求有关部门继续实行8%的出口退税政策。尽管建议未被采纳,该公司办公室有关人员对国家出台的政策仍表示理解和支持。他表示,发展电解铝的条件主要是两个,一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是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合理的电价。4年来,全国电解铝产量净增300多万吨,而中铝公司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只增长了20多万吨。 

另一方面,云南铝业有关负责人承认,国家新税收政策的出台会给云南铝业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出口退税率取消,再加征出口税,那又会使得云南铝业的出口成本明显增加,届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势必又会加大不少。”但他同时表示,国内电解铝竞争市场极其激烈,使得销售均价过低,海外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大,即使国家对电解铝征收出口税,云南铝业也不会放弃海外市场。2004年前3季度,云南铝业总共生产电解铝10.4万吨,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两万多吨。 

多年来,中国一直被看作世界的“原料仓库”,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输送矿产。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的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目前还在出口的钨和锌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增加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报告预计,今后20年,中国将短缺30亿吨铁、5~6亿吨铜和1亿吨铝。 

在丰厚利润的吸引下,近年来我国的钢铁、铝、铜企业争先恐后地扩大生产规模。但专家认为,这些冶金企业的矿石原料难以保证,有可能成为“无米之炊”。2004年前9个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9.3亿美元,而有色金属贸易逆差为74.99亿美元。受资源条件限制及深加工水平制约,有色金属是我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原料短缺是目前中国金属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每年我国均需要大量进口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矿山原料。 

据中国冶金矿山协会的材料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国产铁矿石生产规模一直保持在2.2亿~2.5亿吨。这个数量的铁矿石只能满足每年冶炼6500万~7000万吨生铁需求,加上废钢,仅能生产1亿吨钢。然而,2002年我国产钢量就已达1.82亿吨。国产矿石不够,只能靠进口矿石弥补。 

中国的铝、铜原料供应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由于国内资源有限,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是氧化铝的净进口国。据专家预测,中国氧化铝短缺将是长期的。由于中国铝厂的抢购,推动了全球氧化铝价格的上扬(2004年比2003年上涨了一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主要耗铜机电产品如汽车、内燃机、电动机、电子通讯设备等产量增幅多在30%以上,同时我国发电、交通和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大量兴建,进一步拉动了国内铜的需求。近两年,国内多家大型铜冶炼企业因市场经营环境恶劣、铜精矿供应短缺,削减精铜产量,使国内的铜紧缺形势愈演愈烈。 

面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博士和王高尚研究员指出,我国目前探明的经济可采的铁、铜、铝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与未来30年消费需求的差距巨大,因此,为了不让中国冶金工业成为“无米之炊”,在加强和加快国内资源勘查评价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资源。国家前一段时间对镍、不锈钢产业发展急需的原料实行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而适当提高电解铝、镍、铜等国内短缺原材料的出口暂定税率,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与我国目前紧张的能源状况相符。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