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在消费电子领域,传统消费类产品的比重已经从2003年的60.4%,下降到2004年的58.3%,与此同时,数字消费产品的比重由40.1%上升到41.7%。2004年,一些数字消费类产品的产量增长率非常高,其中,数码相机为269.1%,机顶盒为72.2%。此外,通信类半导体市场和计算机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3%和23.4%。
“汽车电子是今年的重头戏。”脱胎于摩托罗拉的飞思卡尔半导体北京分公司销售总监殷钢称,一些国内汽车电子制造企业将加大本地化采购,飞思卡尔正在与中国汽车电子供应商合作。
当然,除了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跟网络通信类半导体三大主要应用外,不乏新兴市场。
富士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五十岚晓认为,中国音视频产品市场备受关注,该类半导体产品将成为该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重点。
飞利浦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王峻坚则表示,飞利浦非常看好数字电视机顶盒市场的发展,公司今年将推出多种有线及IP机顶盒解决方案。
意法半导体中国业务开发经理白胜天认为,2005年,更多高端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将在家庭中得到应用。为此,他们将提供机顶盒、数字电视、DVD、数码相机等产品解决方案,并抓住数字视频录像机、LCD和等离子显示器、IP机顶盒等新兴市场机会。
而对于家庭数字音视频设备市场,德州仪器大中国区总经理郭江龙解释说,全球数字消费市场目前正面临两大革命,一是英特尔力推的数字家庭,二是类似于移动便携式DVD之类融合视频和音响的便携式产品潮流,顺应这一趋势,能够支持多格式音视频和影像内容的平台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中国半导体增长跟全球半导体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样体现在这三大驱动力上。
据日本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相当于我国半导体协会)的代表福岛敏高介绍,从全球市场看:2005年到2007年,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居首位,达到10.6%;数字消费半导体以9.9%的增长速度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的,是包括PHS和手机在内的通信类半导体市场,增长率为9.8%;接下来是计算机通信半导体市场,为8.3%。
据韩国媒体2月27日报道,韩国信息通信部下属韩国信息通信国际合作中心(ICA)日前称,韩国对半导体和移动电话过分依赖可能会导致韩国IT出口走向崩溃。同时,ICA特别提及了中国,认为中国是韩国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
ICA一位官员说:“中国拥有很强劲且众多的IT出口业务,其中包括电脑及其外围设备、无线电信设备、半导体和零配件。日本也拥有广泛的高科技出口阵容。而韩国强劲的IT出口已经对半导体和移动电话形成了过分的依赖。当这两大支柱市场低迷时,这一不稳定的出口结构就会走向崩溃。”
该报告显示,韩国的IT出口额在2000年合计为386亿美元,在其后的三年中几乎翻了一番,对韩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去年,韩国IT产品出口额超过了原先700亿美元的目标数字,达到74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9%。这是五年来年增长最高的一次。
“然而,去年韩国IT产品出口额中的三分之二是由移动电话和半导体产品的出口实现的,这两个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24亿美元和268亿美元。为保持在全球IT市场的竞争力,韩国应当想办法对付中国的低价格产品和日本的科技优势。”上述官员称。
德州仪器大中国区总经理郭江龙认为,中国半导体的飞速发展对韩国的确有影响。一是中国芯片代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正在快速增长,二是国际半导体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而韩国半导体出口主要集中在闪存等消费类芯片,不像欧美那样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因而的确有担心被中国迎头赶上的危机意识。 俞忠钰则介绍说,2000年以来,中国半导体新增投资80%以上都来自境外;国外技术向国内转移是目前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途径;另外,海外归国人员与本土人才结合已经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力量。“因而对于韩国方面的这一观点,我认为,这不过是对中韩之间产业竞争态势的一种极端描述,并不代表国家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