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测量珠峰的仪器设备包括觇标(放置于峰顶的一种测量标志),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GPS观测设备以及精密气象仪等,这些“尖端武器”满足了高程测量中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新型觇标结合了传统觇标、GPS和深雪雷达三大功能,不仅能够通过觇标观测法和GPS法得到综合的数据,还能通过深雪雷达测到冰雪层下面岩石层的真实位置。
测量峰顶湿度是此次测量珠峰的一大亮点,通过在觇标支架上安装测量温度、湿度和气压的传感器,这种气象仪器可以每15分钟对峰顶气象进行一次测试,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被放置到支架旁边的一台黑色的卫星传输设备传送回北京。为了解决峰顶温度对能量的消解以及仪器所需发射功率强大的问题,此传输装置还配备了电量强劲的电池。
为了更科学、准确地测量珠峰峰顶的积雪深度,中国重测珠峰高度还首次采用峰顶冰雪深雷达探测仪,1975年我国测量时是靠登山队员用人力向积雪中插杆量取冰雪深度,容易因力气、角度等原因产生误差,而这种雷达探测仪可以精确的测量峰顶积雪厚度,并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珠峰高程复测行动是于2005年3月15日正式开始的,5月22日成功登顶并顺利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依然发挥着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在测量中遇到的恶劣环境,传感器随时把温度、气压、积雪深度等准确数据传输给人们,这样即保证了测量值的精确,又保证了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不但在发展,而且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是行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经济类型有了重大变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数量占全行业企业的比例为53.68%(其中国有28.92%,集体24.76%),民营企业占24.62%,三资企业占21.70%。按销售收入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40.27%(其中国有23.83%,集体16.34%),民营企业占23.02%,三资企业占36.81%。按总资产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53.67%(其中国有42.98%,集体10.69%),民营企业占21.88%,三资企业占24.45%。从上述统计数据看,计划经济时代,仪器仪表行业国有企业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局面已经打破,新的资本结构及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二是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部分国企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也有的企业,思想观念未变,进展滞缓,业务萎缩,陷入困境。三是民营企业地位上升。近年来,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全行业中民企从业人员占19.40%,总资产占21.88%,创造的利润占31.76%,这充分说明了民企的生命力,有的成功的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骨干企业。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在劳动密集的产品领域占优势,并正在从劳动密集为主向劳动密集与适度技术含量相结合的领域发展,有的民营企业已进入高技术领域。四是外资仪器仪表发展迅速。其总资产已占全行业的24.45%,超过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仅次于国有企业。五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办的企业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领域显露头角。这些企业虽然目前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总额等在全行业中所占比例还不大,但是它们一般按新机制运行,努力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强手如林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占有不可忽视和日趋重要的地位,并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趋势。
行业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其他诸如技术发展、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都有变化。但是现阶段资本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最为突出明显,最为关键,必然会推动全行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深刻变化。
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都有其高水平的仪器仪表工业。早晚要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国,如何发展其仪器仪表工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以资金和技术来源区分,世界上发展仪器仪表工业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以本国资金和技术为主,二是以外资及其技术为主。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第一种模式,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往往是第二种模式,其典型例子是新加坡。我国要成为仪器仪表工业发达的国家应走哪条道路,是否采用一种模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已具备相当规模行业基础的中国仪器仪表工业,能否走出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兴旺之路,本国企业的兴衰始终是第一位的。国企改革的成效,民营企业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办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是本国企业的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进口激增的重压下形势严峻,但不会打散,不会溃不成军,更不会消亡。它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具有市场、人力资源和行业基础三大比较优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在培育和已经出现具备这种规模和能力的企业。中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会只局限于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领域的发展,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已有能力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破外资和进口产品一统天下,几乎垄断的局面。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巩固和扩大在一般产品领域的地位和成果,另一方面,在科学仪器和测试控制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缩小差距是本国企业的发展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高潮正在掀起。这一轮的特点将以外方独资和绝对控股的形式为主,并逐步进入并购中方优良企业的阶段。由于仪器仪表行业具有“易流动性”、全球市场需求迫切和“落差大”等特点,因此是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最早和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在世界仪器仪表工业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仪器仪表工业来说,我们的看法是:外资来比不来好;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区)还不如转移到中国好。
在我国发展制造业的总体方针下,在W TO的框架下,兼而采用两种模式,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工业之路是21世纪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几代人的共同探索和艰苦实践。
“中场产业”泛指制造业中介于最终产品工业与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产业。“中场”是借用足球界的涵义。发达国家既有以提供最终产品为主的有技术、有规模、有经济实力的著名跨国公司,也有成千上万以提供中场产品为主业的中小企业组成的“中场产业”。“中场产业”不但十分重要,而且有较好的效益,按发达国家的统计分析,对绝大部分非垄断性机电产品制造业,其最终产品的利润正在不断向上游开发设计、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加工和下游系统集成、销售服务等领域转移。其重要原因是中场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使其价格竞争远不如高可比性的最终产品激烈。
仪器仪表行业像所有的机电产品制造业一样,必须重视和发展“中场”产业,以夯实行业基础。有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场产业”,才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成为最终产品推向市场,才能有国际竞争力的最终产品和仪器仪表行业。由于中场产品除少数是专门针对最终产品以外,多数以其工艺性特征分类,既可服务于仪器仪表行业,也可服务于工艺类同的其他行业。因此,仪器仪表企业既应发展仪器仪表自身专用的中场产品,也应利用大量的机械加工、电子、光学等生产能力发展服务领域更为广泛的中场产品,以提高水平和效益。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多种工艺复合的行业,门类繁杂的仪器仪表产品几乎涉及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机械加工、电子和光学元件生产,除了涉及产品核心技术的部分外,绝大部分都可分离和发展成“中场产业”。我国仪器仪表企业,除少数后期组建的以外,多数企业是不同程度的“大而全”、“小而全”,随着仪器仪表产品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结合,大量机械加工等能力闲置,相关的工艺技术不能延伸和发展。川仪总厂发展专用材料、专用集成电路、宝石、汽车摩托车零件生产,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以仪器仪表元件专用工艺为基础,发展传感器、膨胀节、散热器、光学镀膜件等的成功经验,既说明了“中场产业”的生命力和市场前景,也说明了仪器仪表企业有条件以其所长发展为本行业和相近工艺需求的
没有发达的“中场产业”,企业就不可能“精干”,就难以有竞争力,橄榄型变成哑铃型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发展“中场产业”与推行精干企业紧密联系,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后者侧重于企业结构调整正角度,二者的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