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发展成绩瞩目,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居世界25位,已上升到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中国的水力发电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但随着电力工业高速发展,也集中暴露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力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是电网电源不能协调发展,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二是小机组数量比重过大,计划外中小机组增长速度过快,一面在关停小机组,另一方面又在建设小机组。三是电源结构不合理,煤电比重大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小。另外,供电质量、技术水平、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关于中国电力结构问题,有的是国情问题,有的是认识问题,有些是实际问题,许多问题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
在研究电力结构问题时,我们应当以胡锦涛同志去年6月27日在中共中央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为指针。他指出“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会议指出,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节约这篇“大文章”,意义十分重大。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能源安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水荒”、“油荒”、“煤荒”、“电荒”成为日益凸现的矛盾。
经济分析显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将明显具有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特征。资源、电力、冶金等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说明我国经济已步入新一轮工业化时代。因此,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节约型企业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要紧紧围绕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以节煤、节水、节电、节油为重点,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