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机工业的产能、技术、国际化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纺织机械的制造中心,纺机产品面向以亚洲为主的全球130多个国家。同时,国产纺织机械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以前出口的产品多以棉纺为主,而从去年开始化纤设备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聚酯设备和涤纶纺丝机增长明显。另外,国外先进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在国内投资建厂,使得我国长期以来比较薄弱的印染后整理和针织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从而更加丰富了我国纺机行业出口产品的种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化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辅助装置及零配件的出口逐年增长,2005年达到1.8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0.86%。这些零配件不仅出口给国外的纺织企业,一些国际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也购买我国的零配件为其主机配套。
说到产品的出口潜力,除了产品本身具备出口的实力,最关键的还是市场是否有需求。毫无疑问,全球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这几年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亚洲国家的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对纺机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比如,印度纺织业将在未来的三年内投资30亿美元,这对长期以来与之有着良好贸易往来的中国纺机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事实上,目前,我国纺机设备依然以亚洲市场为主,出口到亚洲的产品占我国纺机出口总量的80%左右。我国的纺机设备不仅在亚洲打开了市场,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受到了用户企业的欢迎。
这几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营销网络也正在逐步建全,许多纺机企业或主营纺机产品的外贸公司在境外主要销售市场都设立了售后服务机构,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驻扎销售点,工程师进行定期巡回服务,为企业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企业的信任,同时为进一步开拓当地的纺机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仪器仪表产品出口上,奚家成认为已从前两年的高点开始回落,大的增幅不会有,将保持平稳态势,应在3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出口交货值已占全行业总产值的1/4,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平衡点,超过这个比例,就会有风险,一旦海外市场有变,将给全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他举了电度表的例子。目前我国电度表出口量已占世界电度表贸易量的20%~25%,也就是说国际市场上每4台电度表中有1台就来自中国。若出口量继续攀升,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土耳其已在2005年对我国电度表提出反倾销。一些企业针对这一趋势,已采取新的对策。一方面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另一方面,正积极与一些进口国的企业联系,探索在当地进行合作生产的可能。
此外,在2006年中,三资企业的增速仍将快于我们本国企业,但奚家成也表示,外资急剧上升的时期已经过去。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五六年间,是国外仪表企业在中国市场投资建厂最迅猛的阶段,大部分跨国公司都已进入,现在三资企业的投资增速放缓。而且随着中国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一些国外公司还采取了新的策略,不再投资建厂,而是与中国企业合作,其产品由中国企业生产,采用贴牌的方式,在中国市场销售或返销海外。如GE的电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