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看国际的环境,国际ICT的发展现在进入了扩散期和成熟期。从我个人来看新一轮技术发展的高潮,进入90年代末期信息技术发展高潮以后新的高潮很难出现。进入本世纪以后我们看ICT这个领域,技术创新在逐步递减,它逐步让位于市场垄断的定位。从研发的投入、专利的注册来看ICT这个领域都在被生物技术所替代。这点我们可以用数据证明。ICT它孕育新的技术高峰可能需要时间,它今后的方向可能也跟生物技术整合,所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国际ICT发展的重点是追求高性能的产品也在逐步转向高性能与普及化方向发展。怎么普及化呢?就是降低成本,美国现在在信息普及上正在做很多研发,包括计算机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现在说100美元就可以买计算机。
国际ICT的发展正在进入平稳期,特别是2000年网络泡沫以后信息技术企业的利润率有一个下降的态势。这种下降可能是创新的利润处于递减,产品的利润还维持一定的水平。有的企业利润的水平小于传统企业,这是国际上看,当然中国不一样,中国因为信息化处在扩展期。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在回落。再看看我们国内,信息化面临着什么新的发展环境?从ICT的发展,从信息技术管理体制来看它都有些变化。IT是第一大制造业,行业特点来说它还是重硬、轻软。硬件发展很快,软件有起步了,但是发展还是很慢的。硬件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环节,大量的是是组装,现在我们强调自主研发了,这方面在加强,但是从总体来说我们在国际上还处于低段。在国际产业链中我们是处在加工组装的环节,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们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覆盖最多的,技术比较现代的,先进的这样一个通信网络,这个网络国际上甚至比美国都先进。但是我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明显不够,网络我们发展了但是怎么利用这个网络,怎么开发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落后的。因为我们的网络需求大,我们的固话和移动电话总量已经超过7亿用户,互联网发展也很快,现在网民已经1.1亿了占世界第二。我们有这么大的网络,怎么样把它充分利用好?怎么样开发中文资源在线数据库,包括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等等,这些我们还是落后的。
企业的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都很快但是还是条块分割,就是互联和资源共享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说我们政府网站这几天发展非常快,但是纵向很发达,就是部门间的资源共享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到标准问题。
我们老强调信息化多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方面已经作用已经有所显现但是还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它的切入点、突破点在什么地方?这也是需要长期讨论的问题,怎么带动?它是一种流程再造?还是传统流程的数字化,显然是前者。实际流程再造就涉及到整个工艺的变化,包括电子政务如果涉及到流程再造,就涉及到管理、理念的创新。这个我们还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还有很多问题。
信息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了。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法律、条规,规范信息产业化。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怎么样提高信息的安全,包括个人的隐私权?有很多事要做,这方面我们的研发投入还不够,还有知识产权方面相关的法规还需要完善。
推进信息化的经济基础在趋于成熟。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我们居民这几年经济收入水平上去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增强了,我们受教育的程度随着教育的普及也在迅速提高。这为信息化推进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但是企业和居民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本依然偏高,我们的计算机我们的软件,我们的应用成本我们的居民收入水平相比还是高的。所以说如何利用国际低成本?我们中国怎么走低成本道路?怎么样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当然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提高,但是还是有数字鸿沟,这也是我们十一五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