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联迪商用将定位于电子支付和商用信息两大领域。其电子支付业务包括了金融POS、自助终端和软件系统集成三大产品线;商用信息包括了税控信息化产品、IC卡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三大产品线。据有关人士透露,联迪商用以3400万元已从实达外设购入这两大产业的资源,以求将过去十六年积累的资源优势转移到新品牌中来。而今,联迪商用将会在此基础上将产业优势发扬光大,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除了由胡建容先生全面负责新公司的管理和运营外,中高层团队也均由实达外设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组成,他们曾在银行卡电子支付、商用信息等领域创造了多项奇迹。不仅如此,在产品的研发力量上,新公司拥有跨地域研发中心和20多种门类的研发方向,并由享誉业界的专家构成。他们曾率先研制国内首款以太网POS、无线POS、使国内厂商拥有自主研发的产品,更打破了国外企业一统天下的竞争格局。
在公司规模上,联迪商用拥有近1万平米的生产基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计算机外设类产品的年运营规模可达150万台/套;在全国设有7个区域销售分公司,近30家销售办事处,7大技术支持中心,40家品牌服务网点和近百家代理服务机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联迪商用欲在商用设备市场开辟新天地的决心。
据调研机构人士透露:“商用设备市场将会随着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和金融消费需求的激增而进入高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宏观条件下,对于联迪商用来说,当务之急是在新的公司平台下,如何让客户更多的认知这个新品牌。展望未来,联迪商用拥有众多先天优越性,同时借助独立运营的优势条件,必将成为这个市场最有力的竞争者。
作为仪器仪表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农业、能源、生物、信息、环境、材料等众多领域高速发展的多重需求剌激下,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再加上分析仪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分析仪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世界分析仪器市场已经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2000年到2004年,全球分析仪器产品的销售额一直保持着11%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美国分析仪器的销售额在2004年突破40亿美元,欧盟分析仪器出口在经历了2003年暂时的低迷之后,2004年又重新开始出现正增长。据预测,我国用于分析仪器领域的投资在2005年将达到13亿美元,这比1998年的6.8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倍,数字昭示着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相对于国际市场,我国的分析仪器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1995年至1999年,全球分析仪器的年平均销售额为217亿美元,同期中国年均销售额却仅仅只有20亿元人民币;2001年全球分析检测仪器销售额高达239亿美元,而中国仅为9亿美元左右,只占到全球总销售额的3.8%。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厂商的注意,热电、安捷伦、岛津等已经各自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国内厂商还仅仅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大约70%的分析测试仪器都需要进口,而在一些高档精密仪器领域,这个比例更高。虽然目前国内的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同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技术系统性差、集成度不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国内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发力,并取得了一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