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

   2022-06-24 工业品商城97
核心提示:五年来,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00年万吨,增长91%,已超过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5%。其中,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从69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29万吨,增长142%,纱产量2005年达1412万吨,比2000年增长109%。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2000年19400户增加到2005年34973户,资产总额增加61%,2005年全行业

五年来,我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600年万吨,增长91%,已超过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5%。其中,我国化学纤维产量从69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29万吨,增长142%,纱产量2005年达1412万吨,比2000年增长109%。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2000年19400户增加到2005年34973户,资产总额增加61%,2005年全行业总产值首次超过30000亿元。

在满足我国13亿人口不断增长的纺织品服装消费的同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从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75亿美元,增长122%。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已超过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譬如,棉纺织设备中的清梳联合机、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和各种无梭织机实现了产业化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产品机电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总体上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水平,而且一批纺织机械产品已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研发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到2004年间研发出一大批聚酯装置、化纤抽丝、棉纺织和印染后整理机械新品种。在“十五”期间建成的1472万吨聚酯生产能力中85%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国产设备。“十五”建成的1127万吨化纤抽丝能力中长丝项目的65%,短丝项目的60%采用了国产的技术装备。棉纺成套设备中清梳联成套设备已超过1500条线,其中国产清梳联已超过1000条线,自动络筒机已超过15000台,其中国产已超过1600 台。新型悬锭粗纱机已占粗纱机产量的四分之三。近几年在全行业比较关注的集聚环锭纺纱机已达49万锭,其中国产27万锭。纺织机械的新产品产值率由2000年的19.1%,提高到2004年的25.3%。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机械工艺制造技术与装备有了新的发展。大量采用了机械制造加工新工艺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了生产技术装备与工艺生产线的改造。使纺织机械工业的装备和制造工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保证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纺织机械工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2001年至2005年五年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49亿元。目前全行业机械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达到5%,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27%。铸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推广。

几年来,行业、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外资企业平稳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国有企业通过“集团化”和“股份制”的改组、改制,资产结构得到优化。总量虽有所减少,但资产质量大幅提升。港澳台、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投资平稳增长。企业的集团化组织、集约化生产开始凸显。江苏、浙江、山东、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了纺织机械生产基地。上述三个省和两个集团公司的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88%。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厂商陆续在我国投资建厂,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26.73%,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投资增长60.71%。已经成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到2004年间,私营经济成份企业数量由10.7%上升到47.3%,私营与集体企业数量所占比例已达64.3%。目前,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中按企业数量统计,股份制企业已占到52%,与外商及港澳台商合资企业占17%。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缺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源自自主开发的机电产品,我国是43%;我国的纺织机械产品只占30%左右,多数源自产品技术资料的转移、测绘和仿制,少数来自引进技术和二次开发消化吸收。

纺织机械产品进口金额数量大,出口金额数量小是行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2004年纺织机械产品进口46.5亿美元,尽管同年纺织机械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进口纺织机械产品仍为出口的8.5倍。近年各种无梭织机年平均进口多达3万多台,针织机械平均年进口也在3万台以上。

在纺织机械工业的100个重点骨干企业中,按产品销售额1%提取产品开发基金的企业只有42%。多数企业的产品“老面孔”,靠低水平生产,低价格微利保本经营,经济效益不高,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仍然很低。企业缺乏技术改造能力,装备无法更新,人才难留,适应不了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纺织机械工业的“合理分工,专业生产”格局缺乏行业的有效引导。由于纺织机械产品本身的特点,专业化生产要求高,社会配套程度高。但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各自为战,有的地区也在强调自我成套。技术力量、生产能力较为分散成了纺织机械产品竞争能力弱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分析,纺织机械工业企业中生产主机的占49.2%的,生产专配件的只占28.3%,生产纺织机械器材的占15.7%,生产电器配套件的占6.7%,结构不尽合理。

纺织机械工业“十一五”期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结构调整,使纺织机械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产品的安全、节能、降耗、可循环、可持续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行业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实现纺织机械产品人机和谐、操作安全、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和单产用工逐步减少的要求;坚持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纺织机械行业已经列入其十六个行业之一。同时“十一五”又是纺织工业奠定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纺织机械行业在“十一五”期间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满足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对先进技术装备的需求,又要通过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壮大自身。为完成双重任务,我们要大力开发先进纺机装备,加快用高新技术装备改造纺织业,促进纺织产业升级

围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提出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点关键装备,以实现数字化单机、车间级自动化和车间、企业信息化系统工程为标志的数字化纺织机械,以安全、节能、环保产品为标志的绿色纺织机械为重点。通过数字化纺织机械和绿色纺织机械产品的实施,相应推进纺织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推进纺织机械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推进企业、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