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仪器仪表行业风声水起之时,从事此项领域的工厂公司也大量增多。从2005到2006年,仅一年的时间国内就达到了世界总增长的20%到30%。然而公司的增多,必将增大竞争的力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成为行业的严峻考验。怎样的发展模式适合企业、怎样的发展手段让企业发展更快、为行业里最受关注的问题。
众所周知,21世纪又被称作信息化时代,其特点就是各行业以互联网为媒介,广泛应用数字传播手段,在网络上构筑起全球互动交流的行业信息平台。网络传播也因此而成为众多媒体传播中最常见也最特殊的一种传播形式。网络传播由于具有专业性强、互动性强、传播精确度高、时效性快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成为促进行业技术交流、宣传企业品牌、观察行业动态、获取供求信息等最为快捷的渠道。也成为企业进行交易服务最快捷的平台,仅2005年一年时间的网上交易就达到了数亿元。
因全国城乡电网改造拉动,国内电工仪器仪表市场正发生一系列变化。国内市场需求分析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应用面极其广泛,电力部门是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第一大用户。来自电力物资部门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在电能计量仪器仪表与系统方面,用户需求以86系列感应式电能表为主,电子式电能表(主要是单相)的需求预计会有大的上涨空间。
市场对精密电表的需求将趋于萎缩,便携式电表整个需求也将减少。对该产品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仪表外观、结构设计、扩大应用领域、提高可靠性等方面。数字仪表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可靠性。
需求量预测及价格走势目前国内的电工仪器仪表产品的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全行业处于微利状态。但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如电子式电能表等)的性价比与老产品相比将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广州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道路,成为推动广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展望未来几年。“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八大领域及模具、农机、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等其他重要装备,并加强发展成套装备、军工装备和装备服务业,广州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牵头组织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将于12月5日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近几年来,广州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预计今年广州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3.8倍,实现利润约20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5倍,占全市工业利润的45%,比2000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批重要产品在全国、全省占有优势地位。今年我市轿车产量约56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14%以上(2000年比重仅为5.3%);载波通信设备约占全国1/3,占全省98.15%;民用钢质船、数控机床、工业锅炉占全省的比重分别高达92.74%、83.95%、80.5%;加工中心产量占全国7%,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4%,占全省的85%。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广州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40%,为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着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
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数控设备领域,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普及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产量全国第一,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广州诺信数字测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机床用位置检测坐标光栅尺连续7年全国销量第一,世界第三;宏力数控设备公司采用国际最新技术生产高、中档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结束了华南地区不能生产卧式多轴加工中心的历史,广州现在已经有5家企业能生产加工中心。在电子通讯装备领域,广州无线电集团生产的电台已被中国所有的军兵种所使用;该集团生产的存取款自动柜员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自主品牌占有率达85%,新增柜员机占全国今年市场占有率近30%。在船舶制造领域, 广州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中船集团广州公司南沙造船基地的建成,将使广州形成230万吨的年造船能力,最大单船造船能力30多万吨。在重型装备、输变配电和发电装备领域,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的核发电设备产能全国第一,为“岭澳二期”生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首台反应堆容器产品,改变了华南地区没有极端制造能力的结构和布局;白云电气是华南最大的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名列全国行业三甲。在楼宇装备领域,广日集团有限公司电梯产量全国第三。在包装装备领域,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饮料灌装成套设备的产量全国第一;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利用液压激振的方式将电磁动态注塑技术成功用于生产精密注塑机,为国内首创;万宝集团家电制冷压缩机产能全国第一,还有……
“十五”期间,广州市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平台,已拥有研发机构76个,研发人员5300多人,建立了14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7家。汽车集团、无线电集团、广日集团、东凌、白云电气等30多个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等著名高校建立全面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一批重大技术的攻关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如,广东威创日新电子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华中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M像素特高清晰巨屏显示系统”产品,得到“四项国际领先”的优异评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技术支撑》,该公司产品DA98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