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工委证实,经认真招标评标,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美国西屋公司和肖(show)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我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建设4台核电机组。
据介绍,AP1000是由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开发的较为成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之一,在技术先进性方面有一定优势。目前,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先进压水堆核电项目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双方企业已完成了《中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国防科工委表示,为实现核电发展规划目标,我国在引进第三代技术建设几个核电机组的同时,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批量建设第二代改进技术的核电机组。目前,电监会输电监管部已启动了《核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
另悉,近日召开的200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预算外项目(EBP)执行会议传出消息,2007年我国共有19项EBP项目被机构批准执行,涉及秦山核电基地(一、二、三期核电站)、田湾核电站、广核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国家核安全局、核安审中心,以及北京核工业二院、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清华核研院等多家研究机构。
阅读延伸: 2006年,我国核电厂多项业绩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行核电机组取得良好业绩,总发电量548.45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18.0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3%和2.9%。9台商运机组的平均负荷因子达到87.68%。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于2006年5月实现并网,使我国核电运行机组增加到10台。
我国测试测量产业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拥有了较大的产能规模。由于国内的市场已逐渐打开,并趋于成熟,今年以来,国内有不少测试测量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电子仪器设备、模具、配件等相关产品也在纷纷走出国门。测试测量产品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在亚洲区域内,类似RIGOL这样的企业已逐渐建立起大品牌概念,引导整个亚洲市场的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测试测量产品出口数量虽然不是很多, 对国际市场影响也还不大,但我国所拥有的生产潜能和价格优势已引起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高度关注。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测试测量仪器各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将逐步增长,全行业也将从规模经济化,逐步走向国际化。这将有利于发挥国内各种资源优势并实现业内企业经营的国际化转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指出,品牌全球化以及目前国内技术环境使得国内测试测量企业走出国门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合成必将来自全球的视野,单个企业竞争将逐渐转向群体企业间的竞争。
专家指出,企业通过不断的整合,会形成由若干个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企业联合群体,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同时还将转向与国际同行的竞争。在这一竞争中,品牌、商业模式、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争夺销售终端和创造客户价值、产品技术含量都将面对现实的竞争和即将到来的各种竞争,如何提升竞争力是企业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走出国门,通过建立全球化的品牌引领国外产品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国际企业的竞争,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国内测试测量企业要想有更大更远的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的竞争洪流中去。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测试测量企业还存在着技术层次不高、创新速度不够、市场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全世界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高端测量企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电子消费品成长最快的中国,在测试测量技术上还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国际化不仅要实现企业的规模化,更要实现技术的国际化,满足世界高端技术要求。
产品创新对国内测试测量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企业各个方面的创新都是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的。同时,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利润源的整合,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终必然通过产品的转化来实现。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企业的产品便是企业的生命。在今天的测试测量市场,企业要想长期立足,只有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升产品的创新速度。
目前国内测试测量市场还比较混乱,无论是技术还是自身创新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市场上由于缺少规范的制度以及约束,国内企业的销售以及管理与国际企业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外交部经合办主任戚振宏在2006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论坛中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国际化面临着几个大的国际环境。当前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区域合作势头良好。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指出,立足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测试测量企业如何走出去,必须一步一步来,分阶段走向目标。
首先是以产品为主体,打头阵。将产品推销到亚洲市场、欧洲市场乃至美洲市场。国内企业必须清楚产品的定位是否适合各市场的需求。经过市场技术分析需求建立不同市场的不同产品基地。例如企业可以派遣员工到其他国家受训,当对当地的市场熟悉后在当地建立办事处,对当地市场进行深耕细作。
当国内测试量企业的产品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水平,要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全球化的品牌必将带动产品的销售,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在市场上首先表现为品牌的国际化、一体化。可以说,品牌的国际化、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品牌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