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纲要》提出的28项先进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攻关与产业化项目,使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接近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继续争取国家对纺织科技创新的支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实施节能降耗。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全行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意识;研究建立有关统计指标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及评价考核;支持开展纺织行业节能降耗支撑技术的推广宣传;支持废旧聚酯及纤维的回收利用,鼓励开发再生纤维;积极探讨纺织行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制定印染行业的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对进口二手设备技术审查。
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2007年纺织行业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棉花供需缺口加大、原油价格跌宕起伏、化纤产品反倾销等多重因素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行业平稳运行。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约束,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紧紧围绕促进平稳运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向,加强对策研究,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006年,为了支持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工作,国家专门设立纺织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专项资金,围绕纺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创新、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纺织新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及共性技术研究等领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给予资金支持。
电气机械大部分子行业都出现了复苏或者是在景气高位维持的状况。电机制造景气度继续维持在较高位置,从2006年4月开始复苏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在6月就达到了较高的景气水平。电池制造和照明器具目前仍旧处于复苏之中,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的器具制造延续2006年8月以来的行业景气。但是,由于利润率上升引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过快,电站设备可能在短期面临过剩的压力,而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仍旧维持较高的景气水平。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的真正受益者,当然也是由于其前期固定资产投资、产能扩张的收缩的影响。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行业景气从2006年8月开始上升,其中季节性需求的大增更是为其产品提价提供了支撑。玻璃及玻璃制品制造受到产能过剩影响仍旧位于行业底部,但是央企对于部分上市公司的整合将会带来巨大的想像空间,而一系列的产业调控政策如强化平板玻璃行业发展等都将会加速行业的复苏。
受制于化学原材料行业的整体回落,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行业景气依然维持底部,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以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呈现一定的复苏特征,而农药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维持高位景气。由于化学原料的子行业为数众多,更加详细的判断应该参考各个子行业的产能扩张以及需求发展状况,具备稀缺资源的企业发展优势明显。
与前期相比,由于整体投资品大类行业利润增速对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贡献程度在降低,因此部分通用机械行业的景气水平在高位出现一定的下滑。不过,锅炉及原动机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起重运输设备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风机、风扇制造,包装专用设备制造依然维持高位景气,而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受到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影响位于周期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