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止目录中,主要涉及柴油、部分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稀土矿产、纸浆等能源产品。机械方面,有58种产品,包括两种铅酸蓄电池,禁止加工贸易出口,56种废旧机电产品,禁止加工贸易进口。
加工贸易禁止进口的56种旧机电产品中,空调13种,非电工业炉(使用煤、油、天然气)4种,制冷机械及其零部件29种,复印设备1种,印刷机械及其零部件6种,照相机3种。
上述禁止产品中,铅酸蓄电池加工贸易出口影响2亿美元,进口旧设备作为加工贸易出口影响有限。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06年,中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10.9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6%,占当年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2839.71亿美元的35.6%。其中,进口3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34%,占机械行业进口1416.12亿美元的23.44%;出口67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6%,占机械行业1423.59亿美元出口额的47.69%。
加工贸易出口中,进料加工出口90.25亿美元,增长20.47%;进料加工出口588.68亿美元,增长33.21%。
近年来,加工贸易出口是机械行业最大的贸易方式,出口金额占机械行业出口总额的50%左右,超过一般贸易。据海关统计,2002年加工贸易占机械工业出口的55.55%,2003年为55.31%,2004年为54.86%,2005年为49.47%。虽然2006年下降到47.69%,但仍超过一般贸易出口。2006年,中国机械行业加工贸易出口678.93亿美元,比一般贸易出口675.8亿美元多3.13亿美元。
根据2006年的数据,中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加工贸易出口占机械工业出口的50%左右,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机械行业加工贸易出口的84.41%,出口达到573.1亿美元,处于主导地位;三是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出口占机械行业加工贸易出口的97.9%,非常集中;第四,机械工业加工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而日本、台湾省、东盟和韩国是机械产品加工贸易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
2006年,中国机械行业从美国加工贸易进口仅为19.91亿美元,而出口却达到158.6亿美元,主要来自日本、台湾省省、韩国和泰国,加工后再转向对美出口。它增加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
从机械行业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来看,虽然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仍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加工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的产品(如一些金属结构件、铸锻件、链条、标准紧固件、望远镜、电动工具、部分电线电缆、低压开关和插头插座、水表、气表、电表等。).因此,有必要提高准入门槛,限制加工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的加工贸易产品。
目前,在一些加工贸易项目中,要注意“出口资源、消耗高能耗、留下污染”的问题。在机械行业,要特别注意生产过程中粉尘和有害物质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如铸铁件、铸钢件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磨具、磨料生产过程中的沙尘污染,电池生产过程及电镀、喷漆、热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如铅、镉、汞)污染。据了解,目前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污染形势相当严峻,需要引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环保标准,防止外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向中国转移污染。
当前,我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应着力提升和改善产品结构,突出以下内容:一是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比如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低档数控机床到高档数控机床;从“三表”(煤气表、水表、电表)、“三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到调节阀、变送器、记录仪、流量计等。,普通仪器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仪器发展;220MVA以下变压器升级为中大容量变压器,小功率内燃发电机组升级为较大功率内燃发电机组,低压电缆发展为中高压电缆。二是贴牌生产逐渐转入自主品牌生产,如标准紧固件、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等。
不仅是单台设备,还可以承接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加工制造。四是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承接产品设计、设备使用培训、售后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