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具有自主版权的自动化软件商品化,“十五”末销售额达到1.5亿元。电气仪器仪表,重点发展长寿命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专用电测仪表、电网计量自动化管理系统。
到2005年,中低档电工仪器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95%,部分国家高档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中低档产品国外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科学检测仪器,重点发展过程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工业炉窑节能分析仪器,以及基础产业所需的汽车零部件动平衡、动力测试、车辆性能测试仪;大地测量仪器;开发半站、全站电子车速里程表、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试验机、实验室仪器、产品可靠性测试仪等新产品。主要产品是技术含量高的中档产品,到2005年约占产值的50%-60%。
环保仪器仪表。到2005年,产品系统技术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产值3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50%-60%。到2010年扩大到70亿元以上,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
仪器仪表部件,“十五”期间和2010年,“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是重点任务。产品品种满意率达到70%-80%,高档产品达到60%以上。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抓住几个重点,开放搞活一个地区,限制淘汰一批,培育区域优势。”质量效益目标:全面推行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建立行业质量体系,加强可靠性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水平。产品可靠性指标MTBF:自动化仪表达到5-10万小时;电能表达到25年,超载达到6次;科学检测仪器可能需要4000-6000小时。仪器和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108小时,仪器和材料的合格率、一等品和优等品分别由目前的85%、70%和30%提高到90%、80%和60%。全行业60%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其中大型企业(集团)、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了200个国产仪器仪表的名牌产品。
根据越南钢铁协会的数据,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以来,越南的钢铁产量减少了10%,销售量增加了12%。现有的6万吨线材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越南钢铁协会主席范志强表示,过多的中国线材进入越南市场,严重影响了越南国内企业。他说,2006年,中国仅向越南出口了约15万吨线材,占国内需求的16%。在2007年4月之前,越南至少进口了23万吨中国钢丝,占市场需求的53%。2007年,中国通过胡志明港进口的线材增长迅速,每月进口近2-3万吨,最多时达到3.5万吨。胡志明市有数十家企业从中国进口线材,南方一些大型钢厂的子公司也参与中国线材的进口经营,进口量相当大。中国目前的线材价格约为840-850万荷兰盾/吨,比国内线材价格低一百万荷兰盾。面对中国线材的竞争,越南23家钢厂减产,7到8家企业暂时停产。
越南钢铁公司表示,由于无法与中国线材钢竞争,他们只能放弃市场,专注于棒材生产。越南南部一家大型钢铁厂的领导表示,他们已经决定将线材的生产比例从45%降低到10%。
效益:2005年利润增长将达到8%,2010年将达到12%。资本使用效率在2005年每年增长5%,在2010年每年增长8%。2005年,半数企业达到合理水平,30%达到较好水平,90%达到合理水平,2010年,50%达到优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