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环评手续,“三同时”也没有履行。650亩厂区土地被非法占用,2座高炉和1座转炉为落后淘汰设备。企业位于潘家口水库大坝下的水敏感区和大黑汀库区,大气除尘设施缺失...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引人注目。
这样一个任何“罪名”都可能被判死刑的小钢厂,在国家生态示范区迁西如火如荼。
同时,在国家发改委(NDRC)召开的第二次钢铁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工作座谈会上,我们正在研究部署NDRC与18个省(区、市)和宝钢签订《钢铁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工作责任书(第二批)》的相关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林在会上强调,各地要认真调查核实现有钢铁落后产能,确认关停淘汰钢铁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和完成期限;要做好防止虚报、漏报、落后企业更名和“以大换小”的工作。
河北省是国家发改委首批签订责任书的省份之一。业内人士也质疑有多少这样的小钢企还在违规操作。而如何才能拿到淘汰落后小钢厂的“责任书”?
生态示范区光环下的污染小钢铁企业友利钢铁厂生产区正在用轰鸣的机器生产130立方米和210立方米的两座小高炉。持续的小雨并没有阻挡住高炉上方灰褐色烟尘的排放势头,附近出钢场配套的布袋除尘装置至今没有安装使用。记者看到的这些场景与群众举报的内容基本一致。
在该厂办公区,企业负责人甘先生向记者提供的环评报告显示,该环评为唐山市环保局2004年11月出具的《50万吨棒材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事实上,该钢铁项目自2002年投产以来,其产品一直以线材和钢坯为主,年产量仅为30万吨。然而,环评报告中规划的450立方米高炉和除尘设备尚未投入运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企业占地800亩,其中只有150亩有合法手续,其他都是非法的。2006年颁发的营业执照中,写着生产棒材,但该公司从未生产过棒材。企业称,现有两座小高炉容积分别为130m3和210m3,但企业出示的高炉图纸是2005年绘制的300m3高炉设计图,无任何书面证明。关于除尘设备,企业负责人指着一台布袋除尘设备向记者承诺,6月底前肯定能上马。
据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介绍,目前河北唐山的小钢铁企业没有130立方米、210立方米的高炉,设计容积分别为128立方米、179立方米。按照这种说法,该企业目前的两座小高炉属于产业政策淘汰范畴。
就是这样一家产业政策已经明令淘汰,环评手续缺失,环保设备不完善的企业,却依然在国家淘汰落后的号角下安心生存。相关直接主管部门对此是否视而不见?事实上,根据县政府提供的资料,从2006年9月开始,县环保局对该企业分别处以5万元、4万元、6万元不等的罚款,要求该企业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除尘改造,但仅此而已。
在去年9月县环保局查处友利钢铁厂的执法文书中,记者在企业介绍一栏看到了“一座218立方米高炉,一座300立方米高炉,带布袋除尘设施,经核查属实”的字样。换句话说,县里对企业的整改要求就是在这样一个虚假的前提下做出的,整改效果可见一斑。
对此,迁西县一位负责人回复记者称,只要市里通知企业停产,我们会立即执行。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9日,该县刚刚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示范区”,其环保局长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十佳环保局长(156个县)。在这样一个环保标杆区域,这样一家违规经营的小钢企被忽视,让调查组对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目标的实现感到担忧。
“不要消灭它。淘汰谁?”李新创看了记者提供的一份关于友利钢铁厂违规操作的详细资料后愤慨地说,“唐山有上百家小钢铁企业还在用高能耗的小高炉。有关部门应该立即取缔这种钢铁企业,没有商量的余地。”
按照他所说的,这个厂的高炉实际容积应该是128立方米和179立方米,所以按照产业政策要求,2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应该在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
面对记者的提问,企业负责人有备而来。“今年5月,该企业已尝试生产高纯度铁,可填补国内空白。下一步,该企业将生产ADI(等温淬火球墨铸铁)零件,这将填补国内空白。简而言之,企业准备转向精密铸造和特殊钢生产,这些只能靠小高炉来适应和生产。”对于企业负责人打出的高新牌,县政府相关领导表示赞同。他们表示,“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该企业转化的高纯铁和ADI零件的铸造项目已在河北省发改委备案,目前正在征求唐山市工业促进局和发改局的意见。如果同意,该项目将进行环境评估,并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
据他们所说,如果新技术被批准,现有的落后设备将继续使用。这不是公然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吗?
对此,有着丰富环境污染实地调查经验的中国环境记录协会副秘书长程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很多企业在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在与国家政策打擦边球。”
对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目前钢铁行业排放的粉尘约占我国工业企业的15%。而那些占中国产量20%的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有50%左右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淘汰一些高污染、严重耗能的设备,是全行业节能减排中非常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