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机电与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继在论坛上说:“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双边贸易平衡,而不是逆差或顺差。在汽车领域,中国和美国是互补的,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供应链的成功管理。”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代表KevinChambers总体上同意张继的观点:“从双方错综复杂的供应链关系来看,美国和中国本质上拥有共同利益,双方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双赢。如果能把各自的经济力量联合起来,双方都会变得比单打独斗更强大。”
SAIC总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任总统胡茂元强调了在两国之间建立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重要性:“供应链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事情,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和努力的领域。”
J.汽车工业行动组织主席ScotSharland在论坛上介绍了北美贸易协会的任务和工作,表示其在中国的办事处可以帮助优化两国在汽车领域的供应链管理。
在这个多达300人参加的论坛上,顶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北美一流供应商和中国本土供应商就供应链的发展、质量和物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对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不仅是他们销售整车的主要市场,也是他们采购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的主要市场。
全球采购与供应亚太区副总裁JimBovenzi表示,亚洲已经成为通用北美以外的第二大市场。目前,通用汽车在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设立了三个供应体系管理团队。每个团队由采购和工程专家组成,以实现零件的最低落地成本。通用汽车目前在中国有800家“绿色”供应商。
博文齐说,“中国已经成为采购电子产品的最佳地点,中国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接近完美。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供应商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当被问及通用汽车2010年斥资100亿美元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的计划时,Bovenzi表示,通用汽车正在逐步实现这一计划。
福特是第一家于2002年在中国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的跨国汽车公司。据福特大中华区采购副总裁norbertriezler介绍,去年,福特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总额为26亿美元。目前公司正在寻求更大范围的采购,包括电子产品、铸件、锻件等。
里兹勒说:“中国现在有许多高质量的供应商。包括合资企业和本地企业。通过对供应商的技术支持,福特可以帮助这些供应商实现更高的质量。”
当被问及来自北美“家乡”工会的压力是否会影响福特资源的全球化时,Riezler表示:“不,工会的反对已经停止,因为通过在中国和东欧采购零部件,我们可以削减成本,提高竞争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从中国购买的。通用汽车Bovenzi表示:“例如,座椅必须及时送到装配车间。一些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可能更有竞争力。”
此外,通用和福特高管担心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国当地采购的影响。里兹勒说:“我们注意到了这两个因素,但一些原材料在美国通过基金交易,还有墨西哥比索等其他货币方式。至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将努力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效率来抵消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当然,这是在企业的产量和质量能跟上的前提下。”
对于以上问题,Bovenzi认为:“一般来说,采购汽车零部件比单纯的出口更复杂。我们关注的是落地总成本,可以抵消部分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至于原材料成本,通用的政策是依靠期货,比如铜。我们会根据伦敦金属交易所市场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然,我们的供应商也要分担一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
当然,中国的零部件行业也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列出了三个主要问题,Bovenzi认为是:劣质零件、金融危机和R&D投资。Riezler说:供应链的脱节、可靠性和耐用性、产品开发的及时性是主要问题。
在零部件供应商座谈会上,德尔福、博世、博格华纳、李尔的高层讨论了来自国内一流供应商的竞争。
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全春泽表示:“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扩张。中国企业变得更加全球化,而跨国公司变得更加中国化。”春泽所谓的中国化,就是“公司要培养更多的中国员工,要和更多的本土供应商合作,要给更多的本土企业供货”。
博世的目标是从2005年到2010年的五年内,在中国实现200%的业务增长率。博格华纳预计,从2006年到2009年,业务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7%,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市场。目前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的市场占有率为40%,公司的目标是实现10%的完美产品质量、100%的及时交货和5%的成本降低。
当然,外国供应商在中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和来自有望成为一级供应商的二级供应商的直接竞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外国供应商的最高领导人一致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投资研发来保持技术领先,博世美国公司执行副总裁LeeManduzzi表示:“我们的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我们把年销售收入的7%用于研发,通过技术进步升级产品。一方面,我们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我们敢于面对挑战。”
然而,这些外国供应商在中国仍面临许多困惑。因此,他们向有业务关系或即将建立关系的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提出了一些建议。华纳电力系统公司全球采购副总裁EricSchwarz表示,“我希望他们耐心一点,我们不能指望在两周内给你供货。”春泽认为,“中国汽车厂商应该了解德尔福的价值链,但有些汽车厂商似乎只关注价格”。博世的曼杜齐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更加透明:“中国汽车制造商应该尽可能透明,我们希望他们能告诉我们如何做得更好”。亚太采购区负责人李表示,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深入了解外国汽车制造商的采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