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桢院士发起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

   2022-07-13 工业品商城100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逯会彬说,杨国桢院士发起并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利用这套新设备,物理所生长了近30种钙钛矿氧化物薄膜材料和十余种原子尺度的总氧化物和含硅氧化物的p-n异质结。由于高质量薄膜材料的生长,他们观察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和效应,并做了大量的国际研究工作。先后发表SCI论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逯会彬说,杨国桢院士发起并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利用这套新设备,物理所生长了近30种钙钛矿氧化物薄膜材料和十余种原子尺度的总氧化物和含硅氧化物的p-n异质结。由于高质量薄膜材料的生长,他们观察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和效应,并做了大量的国际研究工作。先后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十余次,申请新材料、新器件相关发明专利20余项。如果以“激光分子束外延”为关键词,对2003年以来的论文进行SCI国际检索,中科院物理所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据了解,中科院物理所研制的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从一开始就已经完成。至今不仅为国内20多家单位设置,还销往香港、新加坡等地

成功研制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外高校做学术报告,引起了国际催化学术界的关注。紫外拉曼光谱被著名的《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评价为近年来催化原位表征的重要进展之一,并获得199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李灿受邀为J. Raman Spectroscopy杂志撰写相关专栏文章,并为催化领域著名学术期刊j . Catal 40周年发表专题评论文章。2004年获得国际催化领域最高奖——国际催化奖。

紫外拉曼光谱在催化研究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推动了世界催化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使我国的催化光谱表征工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西班牙和日本的20多个实验室与李灿合作。研究团队还帮助国内外多家单位组装紫外拉曼光谱仪。

在沈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程慧明团队也取得了同样的成功。他们研制的单壁碳纳米管连续制备装置问世后,基于该装置的氢电弧法批量制备单壁碳纳米管技术已在中国、美国和欧盟获得专利授权。该课题组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力学、电学和复合材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30多篇论文。同时为国内外近40家单位提供样本开展合作研究。特别是他们制备了一种独特的定向单壁碳纳米管绳,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广泛关注,样品甚至卖给了NASA。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已销售400多套,产值7000多万元,申请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项。同时,他们发表的18篇相关论文被SCI收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