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半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情况来看,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业的表现不尽相同。虽然受到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的影响,但在新建生产线产能迅速拉升的带动下,国内芯片制造业与封装测试业销售额规模继续快速扩大。1-6月份,芯片制造业实现销售额184.05亿元,同比增长34.3%,而封装测试业实现销售额327.84亿元,其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6.1%。IC设计业方面,由于受到MP3、摄像头等终端电子产品市场增长乏力的影响,上半年国内IC设计业销售额同比增幅有所回落,其销售额规模为95.32亿元,同比增幅由2006上半年的50.8%大幅回落到22.8%。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上半年增速最快的地区。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1-6月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合计达到447.23亿元,同比增长37.2%。除长三角地区外,京津环渤海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也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上半年这两个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增幅由2006年上半年60.6%的超高水平回落到24.7%,其规模为32.52亿元。京津环渤海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合计为112.1亿元,同比增长21.6%。
综合国内外集成电路市场与产业环境来看,2007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将告别2006年43%的高增长而步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周期。预计全年产业规模增幅将回落到30%左右,其销售额规模预计将维持在1310亿元左右。其中芯片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将是带动产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虽然200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无疑中国仍将是2007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其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今年年末,中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将有望超过8%的份额,从而提前三年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球8%份额”的目标。
世界近20年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高密封技术、特种加工技术、集成技术、薄膜技术、网络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一背景和形势,不断地向仪器仪表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如要求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样品量更少、检测微损甚至无损、遥感遥测更远距、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廉、无污染等,同时也为仪器仪表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并成了仪器仪表进一步发展的物质、知识和技术基础。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10年来,由于包括纳米级的精密机械研究成果、分子层次的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高精密超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究成果和全球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等在内的一大批当代最新技术成果的竞相问世,使得仪器仪表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高科技化不但是现代仪器仪表的主要特征,而且是振兴仪表工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仪器仪表及其产业的发展主流。
目前现场总线已成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热点。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智能化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开放、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它的产生,既是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制造厂商间技术竞争的结果,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和产品升级,以及为实现进一步的高精度、高性能(特别是多参数在线实时测控与自动测控)、高稳定、高可靠、高适应性,多功能、低消耗等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发展空间。
应用领域,特别是非传统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为仪器仪表工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仪器仪表产品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六高一长”和“二十化”。纵观历史,剖析现状,展望未来,可以提出如下结论:日后,传统的仪器仪表将仍然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灵敏、高稳定、高可靠、高环保和长寿命的“六高一长”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