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位于中国西部,横跨长江和黄河。黄河水系位于秦岭北麓,由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组成。秦岭以南是长江水系,由汉江、嘉陵江、丹江的主要支流组成。全省有大小河流240条,其中有通航历史的河流32条。历史上,周秦汉唐的繁荣导致了陕西水运的繁荣,水运非常发达。“长安八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著名的文化景观和重要的经济动脉。公元前647年,晋陕黄河峡谷的“泛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长距离大规模的水上运输。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陕西的母亲河,纵贯秦川八百里,曾是中国重要的水路。丹江是连接长安和东南各省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意义。汉江是陕南的黄金水道,曾经主导着陕南的民生兴衰。后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社会的变迁和陆路交通的发展,陕西的水运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省的水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水路运输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开发黄河,振兴汉江,恢复黄金水道的地位和作用”。陕西水路运输进入了积极发展、多元经营、合理竞争、逐步发展的新时期。运输市场开放,运输结构初步形成多元化新局面。目前,陕西主要通航河流有黄河、汉江、嘉陵江、丹江,通航总里程1100公里,港口48个,码头90个。全省各类船舶近5000艘。近年来,水路运输生产稳步发展,特别是水路客运生产逐年大幅增长,连年创历史新高。到2006年,全省水路年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达到355万人次和5968万人公里。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17万吨和3001万吨公里,水路运输已成为陕西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水运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陕西水运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努力做到四个协调:一是水运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水资源丰富的陕南,水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汉江作为陕西最活跃的交通大通道,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生物、矿产、水电、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与长江航道相连,融入长江经济圈,实现长江入海,加快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从而有效推动陕南突破性发展。二是水运与其他交通行业相协调。坚持“水适宜水,路适宜路”的原则,科学制定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形成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新格局。三是航道、港口、船舶、保障系统等内部因素协调。继续突出航道建设,加快汉江主航道建设,全面改善渡口、场站条件,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航道和海事监管能力,初步形成支撑直接、结构合理、船舶升级、港站完善、监管有效的水路运输体系。四是水运与水利、水电、环保等相关产业相协调。我们将加强宏观协调,实现全面发展。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考虑水路运输的要求,同步建设通航设施,改善水路通航条件,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鼓励水利、水电、水运联合开发运营水利水电枢纽,实现滚动开发。
太湖污染的加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入湖河水的污染和近期排污口的增加。堵塞排污口是太湖治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而,由于地方保护,很难堵住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污水入湖排污口。按照无锡的统一部署,沿湖地区37家排污单位要在2007年12月31日前进行综合整治,实现零排放,堵住排污口。2008年12月31日前,要封堵23条主要入湖河流两侧(上游10公里)直排体排污口;2009年6月30日前,其余25条主要入湖河流(上游10公里)两侧指定水体排污口全部封堵。如何堵住各种“小山利益”的排污口?无锡通过创新机制,开创了“交叉检查”和“执法监督”的工作新路径。前者是指入湖河流排污口涉及的无锡新区、滨湖区、宜兴市相互换位检查;后者是由NPC人大代表、CPPCC委员、纪委党风联络员和特邀监察员组成的飞行检查组,对重点地区、行业和工作岗位进行“突击”检查。质证和重点监督后,
将结果上报市纪委执法监察室。8月11日晚,无锡市相关部门领导告诉记者,7月18日至23日进行了第一轮交叉检查和执法监督,效果“出乎意料”。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如今,更多的机制创新正在太湖治理中提速:探索建立“河长制”。市、县(市、区)各级主要领导担任本市入湖河流污染问题严重河流的“河长”,承担限期改变面貌的责任。宜兴最难治理的两条河,已经分别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挂牌治理;建立企业“环保公开道歉承诺制度”和环保末位淘汰制。半年内两次超标的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道歉,并做出环保承诺;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到“污染者付费,污染者赚钱”。
保护太湖的机制创新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8月12日,宜兴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平透露,该市正与国内外水务公司洽谈,按照“BOT+TOT+BT”模式,引进投资者建设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系统。从今年开始,宜兴市每年拿出2000万元作为污染防治基金,另外再安排200万奖励资金,对污染防治有功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宜兴市周铁镇试图补偿那些主动关闭化工厂、创办绿色生态农业企业的投资者。
无锡保护太湖、治理环境的创新举措,就是从“咨询专家、向世界寻求解决方案”的开放视野中构思和推出的。太湖水危机发生后,无锡立即邀请了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院、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0位教授、研究员级专家,,于6月初在无锡成立太湖保护专家组。现在,这些专家已经为无锡太湖治理的四个项目制定了方案,即水源应急处理项目、蠡湖生态修复项目、十八湾湿地建设项目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包,为无锡创新太湖污染控制思路带来了新的智慧。
南京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与无锡太湖治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从5月份开始,我去过无锡的太湖10多次”。8月12日,记者联系杨主任时,他说无锡有二三十名专家。最近两个月,每三天对重点水域的14个点位进行监测,并及时上报省政府和无锡市政府。他们的源头控制、湿地保护、调水、生态污染控制等方案都被无锡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