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次发布活动的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报告,根据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多项统计指标得出的最新结果。国家统计局组织专家团队,根据国际通用科技指标,科学界定了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初步建立了可行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科学界定了11项指标(如发明专利数量等。)对我国50个重点行业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产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行业综合得分前10名的企业评选为10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数据监测涉及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内资控股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的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他们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建立了自己的R&D中心。
由于种种原因,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严重,厂家众多,规模小,污染严重,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具备环保条件的作坊式工厂一哄而上,约四分之一的企业选址建设没有环保审批。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不在严格的环保措施和工业安全卫生条件下进行生产,对操作人员和生态环境有害。
生产许可证制度没有严格控制清洁生产和环保设施达标。虽然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但是在审批和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真正促进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许多不合格的制造商被合法化,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还有很多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污染企业,环保部门的罚款额度有限,无法与企业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失相提并论。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90%的废旧电池可以回收利用。而我国的产业政策并没有给废旧电池的回收很好的发展空间,这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电池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还没有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管理的法律规范。国内没有专业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公司,也没有专业的铅回收企业或电池企业建立全国回收网络和区域回收网络。整个回收工作处于分散无序状态,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