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郴州将通过实施开放创新和开放带动战略,继续加快南北贯通、东引西进的步伐,为郴州的科学发展积蓄后劲。
首先,要突出对外开放的重点。向南发展,把对接珠三角作为郴州对外开放的最佳战略举措,主动接受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和促进。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第二,扩大开放的比较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此外,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开放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结合,在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创业门槛,增强内生经济活力,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已经到了家门口。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南大门”,郴州将以怎样的姿态接受全球经济的辐射?如何加快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对接?
葛宏远:郴州在抓住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经济圈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域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只有解放思想,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用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加快产业对接,才能跳出郴州看郴州,从全球经济的高度把握郴州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郴州,目前最实际的就是接受粤港澳经济的辐射,积极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产业体系,创造良好的产业生存环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
是产业项目的对接。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二是操作系统的对接。以粤港澳为参考坐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开发环境的对接。硬环境方面,加快与广东相互融合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生态等跨区域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方面,要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敢于盈利的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稳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5月21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郴州市主办、湘南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参加的湘南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加快产业对接是全面对接粤港澳的核心”。郴州将如何发挥“大湘南”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产业体系?如何实现优势区域优先发展?
葛宏远:目前粤港澳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等部分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郴州、衡阳和永州都在“大湘南”的版图上,都面临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但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潜力,郴州可以积极融入粤港澳产业体系,势必在大湘南崛起中实现优先发展。在这方面,郴州有以下三个优势:
一是物流便捷,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郴州南临广东、港澳,南接广州、深圳,北接长沙、武汉。郴州可以说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目前,我市正在建设湖南唯一的二类公路口岸,形成“一站式”服务的快速通关平台。
第二,资源丰富,商务成本低。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潜在价值2651亿元。煤炭储量11.5亿吨。另外,我市电力供应充足,生产要素价格很低。
第三,政策开明,发展环境好。首先,在政策环境方面,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飞地招商”政策,为我市与沿海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平台。其次,在园区环境方面,我市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的发展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
中国经济时报: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郴州如何借助产业园区吸收珠三角经济辐射,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郴州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