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8月10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5.67万辆和437.38万辆,同比增长22.36%和23.31%。在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中,一路奔跑,城市不仅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还充当着“变速器”的角色。
所谓“发动机”,以成都为例,其汽车市场一年的汽车销售利润为5亿元,而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一年的利润在10亿元以上。由于成都汽车市场容量大,宾利、捷豹、劳斯莱斯等豪华进口车的经销商都将西南总代理设在成都。“成都汽车消费现象”甚至成为汽车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而以它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才是真正启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引擎。
所谓“传”,国家发改委对汽车产能预警后,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各大厂商都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开店。比如天津一汽、吉利集团、长安汽车等汽车企业深入广大农村。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神经末梢,不仅有大量活跃的汽车经销商,还有相当大的市场机会。一般来说,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区域市场是有层次和步骤的:先用经济型车打持久战,再用中档车泡,最后用高档车领跑。他们希望利用中国不同地区的消费特点,保证销量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外资和中资汽车公司都希望更多地参与中国区域市场的竞争和扩张。但是站在中国广阔的市场面前,他们可能不够专业,不够自信。
据悉,在过去三年中,TPV显示器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其自有品牌液晶显示器(AOC)目前在内地的市场份额为25%。近年来,TPV也生产了数百万台液晶电视。今年第一季度,TPV液晶电视出货量为60万台,占总营业额的15.9%。
在加入TPV之前,刘丹负责康佳的国内平板电视业务,包括规划、R&D、采购、制造和销售。年销量达到60万台,销售额31亿元,累计利润过亿元。由此,康佳平板市场份额升至前三。
刘丹的加盟显示了TPV抢占液晶电视市场的野心。刘丹上任后表示:“TPV自主品牌液晶电视2008年目标销量35万台,3年后年销量达到100万台。五年后将占据国内平板电视3%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一线品牌。”刘丹表示,平板电视企业如果不能年产600-1000万台,将很难生存。未来五年,将有几家知名电视品牌退出家电市场。
目前,台湾省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正在设立液晶电视生产线。富士康进军液晶电视,只是鸿海进军液晶电视产业的冰山一角。
接到美国公司Vizio品牌26英寸液晶电视的代工订单,可以说是鸿海代工液晶电视的开始,而接受索尼32英寸液晶电视的标杆订单,则被业界视为鸿海正式进入平板电视代工领域的标志。
据悉,富士康为索尼代工的32寸液晶电视已于近日出货,40寸液晶电视代工也已通过认证,预计明年出货。据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位于深圳龙华的富士康工厂正在大规模设置液晶电视生产线。按照鸿海从来没有库存的惯例,生产线会不会扩建,就看“接单”的情况了。“也就是说,先把生产线建好,再和品牌企业谈‘接单’的能力”。
鸿海不仅布局富士康旗下子公司生产液晶电视,旗下液晶面板厂商群创光电也从运营走向生产。群创光电新闻发言人许家成表示,该公司在建的液晶电视生产线位于深圳龙华,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首批生产。预计第一年产能不到100万台,计划出货后与品牌厂商洽谈“接单”。“量产后,会有客户。群创光电还是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代工。”许家诚很肯定地说。
在低利润的时候进入一个行业,是台湾省代工企业多年来惯用的商业逻辑。当鸿海集团和冠捷科技一步步完成在液晶电视领域的产业布局时,国内平板电视厂商陷入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平板电视行业面临微利甚至亏损的危险。同时,平板电视价格的快速下降导致代工工厂利润微薄,是否拥有全球大型制造场地的布局成为代工工厂盈利的关键。
一些业内专家对IT厂商在家电领域取得成功的几率持怀疑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鲁剑波在得知TPV此举后表示,不是TPV的力量可以改变中国液晶电视产业目前的发展局面,也不是刘丹可以帮助TPV从显示器市场成功进入液晶电视市场。“目前液晶电视行业是大与大的竞争。只有产量规模大的企业才能盈利,不会被低价打败。”鲁剑波说,“据我观察,很多音响和IT公司盲目进入液晶电视市场,但发展得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