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阳能大会将于9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太阳能学会主席TorbenEsbensen表示,这是20多年来世界太阳能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证明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次会议的召开,无疑将对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交流和提高,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长石定寰表示,中国的人均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无论是能源安全的挑战还是环境的巨大压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任务。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可再生能源正从单纯的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本世纪下半叶后,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过渡的目标。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开始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2006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制定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10%的目标。
据世界太阳能大会执行主席孔鲤介绍,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有50多年历史的世界太阳能大会近年来备受关注。中国在众多竞争国家中通过艰苦努力赢得了这次会议的主办权。本次会议涵盖了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类别,包括太阳能、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截至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近千名代表报名参会,提交论文600余篇。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能源公司都将参加这次会议。会议规模、提交论文数量、参会企业数量均为历届世界太阳能大会之最。
中国流传着一个关于唐僧“西游”取经的故事:大约1400年前,唐朝高僧(即唐僧)为了实现“真经”的战略目标,采取国际化战略,带着三个弟子踏上了漫长的“西游”之旅。唐僧虽然有孙悟空这样能力超群的优秀员工,但也经历了“白”式的诱惑和陷阱等无数艰难险阻。白沸腾的“煎锅”曾让唐僧西路军生死渺茫。
崛起于广东惠州的TCL集团来之不易。被日系家电霸主打压,被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挤压。李东生成功地在电话、电视、手机行业的细分市场后来居上,迅速抢占了国内的主导地位。当李东生成为“霸主”后,开始不安于现状,产生了成为家电行业第一“跨国”企业的愿景。
“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李东生这样形容TCL 1500亿销售收入的宏伟目标。在TCL集团,几乎所有员工都熟悉李东生的“口号”。这个鼓舞人心的口号是:TCL集团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建立多媒体电子和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在家电、信息、电器行业建立国内领先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500亿元。
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李东生”这个口号好像是TCL集团的战略目标?李东生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TCL集团年销售收入不足200亿元,年净利润不足5亿元,总资产回报率不足3%。没有一个有基本常识的人会认为1500亿是一个可行的战略目标,充其量只是一个愿景!然而,李东生并不这么认为。
为了实现1500亿的梦想,TCL集团匆匆踏上了“西行”的国际化征程,目的地是法国。
李东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他的“个人理解”。他把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理解为“制造环节”的国际化。他把接近饱和的电视机和手机制造基地建到了欧洲。他忽略了世界产业转移的经济规律: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李东生的西行之旅和唐僧一样,在陷阱中历尽艰辛,但他的雄心壮志并没有被完全消磨。2006年,他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鹰的重生》。人们不禁要问,李灿东升会从西欧沸腾的油锅里脱胎换骨吗?即使重生,这只受伤的鹰还能像以前一样“鹰击长空”吗?
对于一个原本优秀的企业来说,如果管理出现了细节上的失误,完全可以脱胎换骨;但是,如果是战略失误,可能就无能为力了!选择生产环节开始国际化是TCL集
联想团宣布以17.5亿美元(即人民币145亿元)的价格收购IBM的PC业务。通过这一国际行动,年销售收入约为1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
柳传志认为,IBM的PC业务之所以亏损,是因为IBM穿着“西装”(即工资成本高的美国工人),卖着“油条”(即利润低的PC业务)。事实上,当杨把他的办公室搬到纽约时,不仅原来的IBM生产工人没有脱下他们的西装,穿上他们的中山装,而且杨脱下了他的中山装,穿上了他的西装。美国组装电脑的成本能比中国广东惠州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