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从2007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行业景气会议上获悉,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多的大产业,相关技术领先国外4至6年。然而,电动汽车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通用技术条件》不能适应当前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建立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中国第一辆轻型电动车。短短10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据了解,仅2006年,全国2000家电动车企业生产电动车1920万辆,出口300多万辆,实现产值约400亿元,利税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目前,我国轻型电动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9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预计到2010年,轻型电动汽车产量达到3000万辆,出口量达到500万辆,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协会副理事长陆金龙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的发展从1996年才开始,到现在已经10年了。可以说现在是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虽然电动车行业增速明显下滑,但技术创新的速度并不慢。比如驱动技术,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充电技术,能量回收技术,已经领先国外4到6年。
陆金龙介绍,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30%,负载能力提高了近4倍,成本和价格降低了4倍。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各种电动汽车技术在市场的刺激下必然会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从工业基础来看,中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轻型电动汽车产能,技术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如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一直徘徊在电动汽车的“金典”和“排放”之间。
200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告,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电动自行车。2005年底,北京再次下发通知,允许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上路。
2003年8月,浙江省温州市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市区行驶;2005年,广东省珠海市人大通过条例,从当年7月起,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
据陆金龙介绍,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非机动车的限制,国内各省市路况不同,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他们对电动车的理解也不一样,导致一些城市在“金典”和“排放”之间徘徊。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中国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电动车企业作为在这种体制和市场的夹缝中生存的新兴产业,在浙江、江苏、天津、上海、广东等地纷纷涌现。经过10年的发展,它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据记者解,10年来,虽然“金典”风波不断,但由于消费者的青睐,电动车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电动车行业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