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表明,微生物食物的中度比例高达67%。在国家质检总局每年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情况也相当严重。2006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中有30%与微生物有关,如北京Pomacea事件、“口水油”煮鱼老化事件等。
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要经过“从田间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从产品育种、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到储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容易酿成大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监控流通领域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在食品卫生中,微生物数量的检测最常用于各种食品和食品加工场所及其流通领域的卫生检测。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这种检测大多是依靠培养目标微生物的方法来判断食品是否被污染。培育时间短则2-3天,长则几天,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无条件完成。测试结果需要工作人员目测计算,不仅费力费时,而且误差较大。因此,难以适应我国数以万计的中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国情。
中小型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自建无菌实验室,也不可能购买昂贵的检测设备和耗材进行自检。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一批食品后尽快将样品送到当地食品检测部门进行检测,而往往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得到检测结果,可能已经超过了食品的保质期(如牛奶、蛋糕等。)进行检查。这种方式很难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监管,不合格的产品很可能流向市场,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多为进口产品,价格从几十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相对较贵,而且配件和附带产品如培养基、试剂盒等都是一次性耗材,不仅大大增加了检测成本,也给能源环境带来很大负担。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研究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京三明钟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食品微生物检测仪。它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任何试剂和耗材,操作简单,且其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可以为千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自检和质量控制提供便利。此外,在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比进口产品有明显优势,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