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十几位制造企业人士交谈后发现,大家一致肯定MES的作用,但“需求欲望”并不强烈。也就是说,大部分制造企业已经知道了MES,但是不知道如何做好MES的准备,如何规避MES项目的风险。
在8月25日举行的第二届(2007)中国制造业信息化MES行业技术论坛上,业内专家分析了MES在中国制造业尤其是离散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制造业领域加强MES系统自主研发和使用对行业节能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如果定义MES,可以简单理解为流程企业定制化的制造执行系统,即位于企业上层ERP和下层自动控制系统(CS)之间,面向车间级的管理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根据客户订单、市场预测和内部资源制定生产计划,从全局角度优化和协调生产过程,动态调整生产计划。
同时,MES注重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保证质量管理,包括在线物料跟踪,在线反馈和调整质量控制,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
业内专家表示,从国外多年的运营经验来看,MES的应用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意义重大,也是企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计算过程极其复杂。但从结果中不难看出,虽然MES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长期投入的收益是显著的。
令记者惊讶的是,专家们将巨大的节能效益称为“冰山一角”。他们认为,这只是MES效益效应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效益来自于对企业竞争力的隐性提升,即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
关于MES系统在中国制造业领域的普及,国务院参事石定寰表示,这不仅是大企业产业升级和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表示,MES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围绕提高产品质量、系统安全、节能降耗,提升MES从平台到管理能力,实现专业化、产业化,推进系统应用,是首要问题。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冶金行业应用MES系统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如果说以前行业节能主要是以钢铁设备改造为主的话,那么未来主要还是靠系统节能和结构调整。”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孙说。他说,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冶金工业的节能目标,采取新的节能措施尤为重要。在加强能源系统的科学利用率方面,能源系统的指挥中心& MES系统的应用是最有效的路径。
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对MES的了解远不如ERP、CRM、SCM等管理系统。由于认识不清,自然导致需求不清,也导致MES在国内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据了解,目前美国MES的应用规模正以每年25%的速度发展,而在中国基本上是本地MES功能的开发,具体来说就是一些简单的数据采集和物流管理。
"目前,国内成功实施MES系统的制造企业很少."北航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吕东告诉记者,“因为加工过程需要不止一个MES系统”。对于整个制造执行系统来说,需要从上级系统提取大量的执行数据,包括工具清单等系统,所以每个项目的不同部分需要不同的MES。由多个MES组成的制造系统,即形成一个工业闭环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全自动化。
专家认为,这个问题在离散行业更为突出。因为在制造业中,有流程工业和离散工业两类行业,流程工业的MES应用需求可以模块化,而离散工业更复杂。
也就是说,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的“车间”需要不同版本的MES,需要有针对性的“量身定制”,这是大多数企业最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