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冲基金已经存在了40多年,但它们对采矿业的影响只是在最近两年才引人注目。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对商品的直接投资(实物股的头寸和衍生活动)加剧了市场波动;对冲基金作为股东的积极作用趋于稳定。
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国际贱金属市场趋紧。需求、供应或库存水平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它是对冲基金最好的朋友,蕴含短期获利机会,但也增加了市场的下行风险。2007年1月,金属对冲基金红风筝(Red Kite)导致国际市场锌价当日下跌9%,为1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短期获利基金直接投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是,是否可以仅根据供求和库存水平来预测金属的交易价格。决定投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的是这个问题,而不是任何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金属价格的快速增长为投资者带来了快速回报。《红风筝》这样的例子会不止一次提醒人们,亏损是真实存在的。
近年来,对冲基金作为股市投资者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在加拿大Falconbridge和Inco旷日持久的收购战中,两家公司超过50%的股份都由对冲基金投资者持有。美国菲尔普斯道奇公司收购鹰桥和盈科公司失败,是因为其最大股东对冲基金公开反对该交易提议。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两次善意交易的失败。TecCominco对映客的敌意收购失败了,因为它无法迅速提供对冲基金投资者想要的足够现金,而另一家公司淡水河谷则以全现金收购赢得了这笔交易。
最终鹰桥和映客公司都被现金收购,而菲尔普斯道奇后来被自由港麦克莫兰收购。宣布收购时,后者的市值还不到菲尔普斯道奇的一半。英桥与盈科公司的上述交易高度复杂,长期纠结曲折,最后都是以现金竞价的方式胜出。可见对冲基金对短期现金收益有着特殊的偏好。
对冲基金的短视是否使其成为不受欢迎的投资者?他们能在整个行业追求最佳长期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吗?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如何平衡追求短期和长期价值的不同投资者,一直是个难题。在上述三笔交易中,股东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鹰桥、映客、菲尔普斯道奇三笔交易中,股东回报分别高达103%、65%、37%。英桥和盈科公司通过杠杆收购的中期协同是否能够获得更大的股东回报?也许吧,但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必须能够有保留地对短期现金收益说“不”。
总之,对冲基金通过参与金属交易活动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全球采矿业。它们对M&A的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是M&A交易的催化剂。对冲基金参与大宗商品交易和并购,对获取短期收益更感兴趣,不仅对矿业如此,对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就单个矿业而言,对冲基金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其在周期性变化中对金属价格的影响。一旦对冲基金失败,大量的衍生品和股票头寸将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和混乱。
与渴求短期利益的对冲基金不同,以寻求中期公司价值增长为目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已经在很多行业出现。他们通常没有恶意,只是让公司重新思考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一些大型私募股权交易已经渗透到采矿业,这大致是由于这一轮金属商品价格周期和采矿业独特的风险/收益规范,特别是采矿与勘探活动有关。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推动的需求持续发展,使得全球融资环境更加乐观,私募股权基金将继续吸引更多资本投资于其他未来投资机会。
矿业有很多吸引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特点:(1)低资产负债——资产负债可以利用廉价的债务进行杠杆化,很多矿业公司负债很少或没有负债,容易成为收购目标;(2)高成本的公司结构——私人公司不需要广泛的公司治理费用,也不需要披露领导薪酬;私募股权主还可以大幅降低高昂的执行成本,尤其是在美国,相当惊人;(3)单个资产的价值超过总价值——尽管近年来矿业公司的市值很大。显然,这取决于长期的商品价格。如果私募股权投资能够获得更高的长期价格,将会有很多潜在的投资机会。
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矿业公司的障碍主要包括:(1)私募股权安排可能导致被收购公司的债务水平极高。一旦价格进入低迷周期,公司能否支撑是个问题;(2)私募可能使矿业公司估值更高,投资上升空间有限;(3)私募基金缺乏矿业投资经验,再加上矿业本身的独特性,所以没有适合所有公司的“一刀切”方案,需要每个公司分别考虑;(4)资金需求量大,新项目开发周期长,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可能太遥远。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购矿业公司的机会来自:(1)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每年约5000亿美元,加杠杆后,这一数额接近3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要寻求有实力的公司,不局限于某个行业;目前,矿业公司是盈利的。如果金属价格继续超出投资者的预期,未来增值潜力很大。(2)私募基金具有对冲未来产品收益和控制远期现金流的能力,未来收益可用于偿债、杠杆收购或股东分红。未来金属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大量矿业投资者,而私募股权基金预计将从并购中获得额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