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面临着近两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再次加速的机遇

   2022-07-26 工业品商城112
核心提示:年来,中国一直面临不利的贸易条件。原材料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CRB指数(美国商品研究局指数)比2002年底几乎翻了一番。在出口价格方面,美国的进口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仅略有上涨。然而,与过去几年不断下降的价格相比,这已经成为一个里程碑。这种出口价格上涨的初步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

年来,中国一直面临不利的贸易条件。原材料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CRB指数(美国商品研究局指数)比2002年底几乎翻了一番。在出口价格方面,美国的进口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仅略有上涨。然而,与过去几年不断下降的价格相比,这已经成为一个里程碑。这种出口价格上涨的初步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加强。

最近关于“中国制造”产品安全性的争议,也与中国厂商面对成本压力所采取的对策有关。中国的出口企业通常比较分散,各自为战,而国外进口商相对集中。许多出口商只有一两个大客户,要么是大零售商,要么是大品牌的所有者。显然,出口商不遗余力地占领市场,因此客户的任何涨价要求都会吓到他们,并想尽一切办法压低价格。这样,一些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使用更便宜的原材料,收缩产品或省略技术环节。

我相信西方进口商很清楚这种情况。许多分析家已经注意到,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型零售商提供的商品的材料和质量已经下降。因为这些大零售商都在努力削减成本,生怕涨价会毁了自己的形象。因此,他们对供应商偷工减料视而不见。

在成本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种以牺牲产品安全和质量为代价来降低价格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对于零售商和品牌企业来说,这种后果是严重的。他们可能在未来几年卷入诉讼,并付出巨大代价。高昂的诉讼成本将提醒他们,挤压中国制造商的利润是有风险的。

几年前,我参观了台湾省的一家电缆公司,该公司为美国一家知名的大型零售商供货。每年年底,这家美国零售商都会淘汰最后五家供应商,所以每家公司都想尽办法降价来保护自己。报价最高的供应商迟早会被炒掉,美国零售商会找到新的供应商,这样以后就可以继续互相竞争了。然而,当中国和世界都面临通胀压力时,这种策略将导致产品质量的恶化。那些大零售商将面临诉讼费用,可能比之前压榨的利润还要多。

最近的几起产品质量事件让一些大买家觉醒,开始调整采购方式,包括减少供应商数量,加强质量监管。但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会大大降低采购商的议价能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放弃了压榨策略,买家要付出足够高的价格来保证产品质量。

目前的产品质量危机也导致了一个好的结果,那就是中国厂商的定价变得更可持续。这将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或改善贸易条件,有助于中国通过出口价格的提高解决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成本。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1993年到2004年年均增长4%,而1987年到1983年为3.6%。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尺度,意味着一个经济体在不增加劳动力或资本投入的情况下生产率的增长。

中国面临着近两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再次加速的机遇,达到6%左右,且上升趋势有望持续。这将有助于中国吸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影响。如果TFP每年增长2%(即8%),可以部分抵消实际汇率每年7%的升值。

生产率加快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重工业的腾飞,其次是内需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劳动力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移会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直观来说,当更多的人从服装行业转到服装机器生产的时候,就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当重工业在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和80年代在韩国起飞时,它们都经历了一段生产率高速增长的时期。

至于中国的重工业,例如,它正在逐步发展最大的远洋船舶制造基地。从铁矿石、钢板到整船,中国创造的价值约占最终产品价值的四分之三。而且,比国内增加值份额高更重要的是,重工业的工人工资往往能达到轻工业的两倍。

中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在德国、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重工业工人的工资已经达到中国的7到20倍。相比之下,中国轻工业出口的附加值通常只占最终产品价值的一半,而且还面临着印尼、越南等工资更低国家的竞争。因此,中国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那些高附加值的重工业的扩张。

中国的重工业正在进入黄金时代。从各种机械制造到汽车零部件,它们的世界市场份额还不足以使中国的重工业产品价格接近成本水平,所以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利润空间。

但是,总有一天,当这些产业全部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国家,成本差异产生的利润就结束了。届时,重工业将进入增长缓慢、利润萎缩的时代。这是十年后的事了。

另一方面,在许多领域扩大内需已经可以保证相应的产业实现最优的规模经济。比如一个城市的购买力足以支撑一个庞大的房地产市场。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起飞阶段,城市化水平约为43%。通过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迁移,25年后这个水平可以达到75%。届时,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比城市人口明显老龄化,数量自然会比城市人口进一步萎缩,城市化进程将接近完成。这座城市的人口规模将从现在的5.6亿翻一番。假设城镇人口平均住房需求为20平方米,这意味着新增住房市场需求为112亿平方米。然而,现有城市人口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可能会产生另外50亿平方米的需求。按此计算,在20到25年内,每年将有6.5亿到8.2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