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计划中,模具被视为“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等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
据统计,“十五”期间,中国模具工业年增长率达到20%。2005年,模具销售额达610亿元,同比增长25%,居世界第三位。模具出口的大幅增长表明模具水平和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据海关统计,2005年模具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50%以上。产品结构更加高档,复杂、精密、长寿命模具份额提升至30%。
据了解,模具的主要类型有:冲压模、锻造模、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玻璃模、橡胶模等。除了部分钣金冲压,上述模具都属于型腔模具,因为一般都是依靠三维型腔来成型材料。显然,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模具工业已经在高速与国际接轨,并在世界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实模具属于边缘科学,涉及机械设计与制造、塑料加工、铸造、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高分子材料、金属物理、凝固理论、粉末冶金、塑料、橡胶、玻璃等多个学科、领域和行业。
据统计数据显示,模具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比例约为1:100,即模具发展1亿元,能带动相关产业100亿元。用模具加工产品,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能耗和成本,保持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如今,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少、生产成本低,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并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其他行业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辐射影响。
现代模具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目前,全国模具厂2万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年产值534亿元。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具与压铸模具的比例增加;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制造商的数量和产能迅速增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三资”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产业调整,部分模具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模具强国。近年来,外资对中国模具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大,模具从工业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朗。这代表着中国模具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代表着来自国外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的挑战。
据统计,我国模具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其中,汽车、摩托车和家电行业是模具的最大市场,占模具总市场份额的80%以上。以汽车行业为例,一款车大概需要4000套模具,价值2-3亿元;单个冰箱用模具生产的零件约150个,总共约350套模具,价值约400万元。根据权威报告,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