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为安本钢铁集团,由此拉开重组大幕。后来柳钢和武钢联合重组为武钢;宝钢集团与马钢控股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中国产钢第一大省河北将唐钢集团、宣钢集团、程刚钢铁集团合并,组建河北新唐钢集团,与首钢集团合作;整合山东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2007年3月12日,首钢集团与新唐钢铁集团合作建设的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钢厂项目在唐山曹妃甸新区正式开工;8月1日,WISCO集团与昆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兼并重组协议,成为昆钢集团第一大股东;同月,宝钢和邯钢将在新项目上进行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新的优质钢铁生产基地。
近两年来国内钢铁行业掀起了一股兼并重组的热潮。2005年,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为安本钢铁集团,由此拉开了重组的大幕。后来柳钢和武钢联合重组为武钢;2006年,宝钢集团与马钢控股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中国产钢第一大省河北将唐钢集团、宣钢集团、程刚钢铁集团合并,组建河北新唐钢集团,与首钢集团合作;整合山东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2007年3月12日,由首钢集团和新唐钢铁集团合作建设的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钢厂项目在唐山曹妃甸新区正式开工。8月1日,WISCO集团与昆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兼并重组协议,成为昆钢集团第一大股东;同月,宝钢和邯钢将在新项目上进行合作,双方将共同建设新的优质钢铁生产基地。
兼并重组是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加入WTO后,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并购的挑战,2005年,印度米塔尔公司以200多亿美元收购了欧洲老牌的阿塞洛公司。同时,收购的触角伸向了中国。华凌管道被收购后,国际巨头对莱钢展开了收购战。其他海外钢铁企业也在不断向国内钢铁企业抛出并购的“橄榄枝”。
目前,中国有1400多家大型、小型、超小型和各类钢材加工企业,但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5家,仅占全国总数的44%。小而散的局面显然难以应对国际巨头的竞争。许多小型或超小型钢铁企业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差、资源消耗高、竞争力弱等弱点。国际经验表明,钢铁工业不达到一定规模,就不可能优化资源配置,提技术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为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国家颁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国内钢铁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做强,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到2010年,至少形成两个3000万吨和几个1000万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届时,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将占到全国钢产量的50%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国内十大钢企的产量将从2005年的37%提高到2010年的50%,2020年力争达到70%。未来五年,全国钢铁行业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国资委主任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国际钢铁行业正在加速渗透到中国市场。中国钢厂“应该有所作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钢企联合重组。鞍式接头存在很多问题。
与鞍联合一直是辽宁的夙愿。早在1997年,有关部门就提出了鞍钢和本钢重组的设想。后来,时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提出了重组安本两大钢厂抚顺特钢和大连钢铁的计划,但这计划在2001年因种种困难搁浅。
随着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安本重组再次被提出,并率先启动。8月16日,正式合并重组为安本钢铁集团,并在沈阳举行揭牌仪式。然而,最先重组亮相的马鞍书,至今进展缓慢。
目前,虽然两家企业在统一发展规划、统一市场、统一报表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他们在财务和销售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合并,但从未进行过实质性的资产重组。业内人士分析,两大钢铁巨头合并需要解决税收、员工安置、高管安排等一系列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职工安置,涉及职工分流安置,难度比较大。目前鞍钢、本钢大型集体企业职工约20万人,不享受合并安排工作的政策。在当前的重组中,将改革成本再次转嫁给这20万员工是不合理的。此外,由于两家企业的历史包袱都很重,本钢在1996年到1999年有三年没有能力支付。在困难的前提下,两家企业一开始都没有重组的愿望。
第三,是税收分配:按照规定,鞍钢是中央直属企业,所得税是交给财政部的。本溪钢铁是辽宁本溪的市属企业,所得税在当地缴纳。如果鞍钢本钢合并,新的钢铁集团无疑成为央企,这就涉及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问题。他说,2004年本溪钢铁销售收入达180亿元,上缴税收21亿元,占本溪地方财政收入的近70%。联合鞍钢后,本钢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为本溪找到出路,本溪今后的生活会很艰难。
业内人士指出,重组成功的案例一般都是吃撑了,但鞍钢和本钢的实力差距不是很大,所以人事安排会有难度。由于辽宁在原材料、能源、市场、运输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鞍钢和本钢都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这就加大了两家企业实质性重组的难度。
无论如何,鞍钢和本钢的整合是有很大优势的。鞍山到本溪的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鞍山铁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1/4。鞍钢和本钢的产品和产业链互补性很强,两家企业合并将是一次强强联合。两大钢铁集团优势集中后,统一规划发展战略,统一采购原材料,优化资源配置,并入共同市场,有利于做大做强。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刚指出,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一旦重组成功,五年内必将跻身世界钢铁企业最大最强之列。
鞍钢集团总经理刘、本钢集团董事长张分别离职,继任鞍钢集团总经理,余天辰出任本钢集团董事长。业内人士判断,重组将从新的人事安排入手。具体安排是:辽宁省一名副省长出任安本钢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晓刚和于天辰将分别担任安钢集团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
据了解,安本钢集团高层人选确定后,重组前,双方将沿原轨道完成融资工作,其中安钢集团子公司鞍钢股份进行配股,本钢集团第二冷轧厂(与韩国浦项合资)注入集团上市公司本钢板材;两次融资工作完成后,本溪钢板将注入鞍钢股份,由两大股份公司吸收合并,最终注销为上市公司。
预计随着融资工作的完成,鞍书联合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宝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超大型钢铁企业,被国资委寄予了整合国内钢铁行业、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厚望。
目前,宝钢集团在完成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和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整合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努力实现2012年成为世界三大钢铁企业,跻身世界500强200名以内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从2007年开始,宝钢频繁与国内上市公司进行并购、合资。先是2006年收购新疆八一钢铁公司,2007年先后与包钢集团、邯钢集团达成重组协议。
根据协议,宝钢股份以现金方式增资人民币30亿元,成为八钢控股股东。4月28日,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举行。拥有56年历史的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宝钢集团,成为宝钢集团的子公司。
这是国内钢铁行业第一次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的跨区域资产重组。国资委主任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宝钢和八钢的资产重组是中国钢铁行业贯彻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举措。
与宝钢、邯钢的合作更是强强联手。双方将合作在邯钢新区建设460万吨钢铁项目。为此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邯钢邯宝公司,将专注于邯钢新区的建设、运营和开发。合资公司由邯钢出资50%,宝钢出资50%,其中宝钢以现金出资,邯钢以实物出资。双方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在品牌、技术、管理、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推动双方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钢铁行业宏观调控以来,国家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大型钢铁项目,也是河北省迄今为止最大的工业项目。邯钢新区最终将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板材企业。邯钢新区将突出新装备、新技术、新环保、新节能、新自动化控制、新产品的特点,使装备技术保持至少15年的优势,实现二次能源全部综合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新区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2010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邯钢集团将成为年产1000万吨优质板材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目前,第一座3200立方米高炉已建成,预计2007年10月竣工,炼钢、热轧等其他工程项目已全部开工。
WISCO的目标是成为年产3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因此实施向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战略。2005年4月,湖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组,随后同年底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迄今为止,WISCO的年生产规模已超过2600万吨。
武钢与鄂钢合并的形式是注入后者51%的产权,使后者成为武钢的控股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05年底,WISCO集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签署协议,共同出资组建WISCO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8月1日,WISCO击败竞争对手攀钢,与昆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兼并重组协议,成为昆钢集团第一大股东。根据协议,昆钢向武钢集团增资扩股,武钢集团以现金出资并持股,持股比例为48.41%。昆钢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7.41%。原昆钢其他股东股权比例相应调整。
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意向,WISCO集团将采取增资扩股的形式,而不是传统的政府资产配置形式。WISCO集团将成为昆钢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而目前全资拥有昆钢集团的云南省国资委将退居二股东,少量股份将出售给一家投资公司。
这次并购是互补的:WISCO在资金、技术、管理、规模等方面优势明显。,并能支撑整体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的昆钢;昆钢虽然有丰的矿石资源和靠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优势,但可以为武钢提供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便利。后者也是WISCO确定西南发展战略,即向西南扩张的动因。
据介绍,按照“优化品种、调整结构、节能减排、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思路,新昆钢成立后,WISCO将注入资金和技术,提升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产品结构将从目前的7大类扩大到14大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钢铁产品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60%以上,经济效益将大大提高。
据有关方面分析,到2010年,西南地区钢铁年消费量将达到6280万吨,但目前该地区钢铁年产量不足2600万吨,自给率仅为60%。由于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其市场主要由攀钢、重钢、昆钢控制,随着昆钢集团重组,WISCO将“触角”伸向西南,可以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