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发达国家和纺织品消费大国以中国产品质量问题为由,对中国实施变相贸易制裁。这种情况一方面证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是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单纯利用价格优势来扩大产品销售的方法已经走到了死胡同。
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仅表现在价格优势上。随着国内纺织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中国在中高档产品的生产加工方面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在中国已经形成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在实现整个产品价值链中,只有中间的加工和生产环节占主导地位,整个价值链的两端——上游的创意和设计,下游的营销和零售——都存在明显的短板,劣势更加突出。
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中,培育和发展以设计、创意、技术服务为主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新零售商业模式为主的大型跨省、跨国企业。否则,产业集群的转型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产业集群的整体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目前钢铁股上涨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相对估值优势。从钢铁指数的相对市盈率来看,目前低于0.6,接近近几年的平均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大盘继续上涨,“千点一买”仍将是钢铁股的操作策略之一。
据安信证券分析,10月份,上市公司将陆续披露三季度业绩。没有自己矿山的钢企增收不增利将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钢价上涨主要受成本推动,盈利能力并未改善。第三季度,虽然大部分钢材价格略有上涨,但热轧、镀锌、彩涂价格略有下降。但原材料涨价还是更猛,挤压了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是没有自己矿山的企业。根据跟踪数据的测算,从市场套利的角度来看,三季度钢铁企业盈利状况并没有好转。需要强调的是,仍然认为三季度主要钢材品种盈利能力可能达到底部区域。
近期市场盛传国家有关部门将继续出台调控措施抑制钢材出口,这也是钢铁股小幅调整的主要原因之一。更理性的分析表明,国家近期继续出台严厉政策抑制钢材出口的理由并不充分。2007年4月,中国每天净出口钢材22.4万吨,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下降趋势非常明显,8月份比4月份下降了35.3%。如此大的跌幅,说明前期抑制出口的政策已经开始发挥效果,未必能完全体现政策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出台调控措施抑制出口似乎不太合理。而且安信证券推测,发改委、商务部、钢铁工业协会之间的协调达成共识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