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装备处处长程。中国投资:中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程:我个人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代表,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第二阶段,在外国封锁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形成了比较完整、独立的装备制造体系。这个阶段以“三线”建设、万吨水压机、研制九大装备和“两弹一星”为代表,一直到文革结束;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大量消化吸收。对内,当时机械工业部率先向企业放权,取消了机械产品的计划指标,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四阶段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时期。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国债项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投资》:您认为是什么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程:一是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市场是主要驱动力,否则谁都没办法。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在轻工业或消费品工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基础设施、住宅、出口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市场需要大量生产资料,从而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其次,改革开放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自主,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各种力量汇聚起来,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当然,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出台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能够提升社会各种力量的士气和信心。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各类资本可以更加积极地流向装备制造业,为行业注入活力。此外,政府还解决了部分企业的历史包袱,在国债使用和税收政策上给予部分装备制造集群和部分企业优惠。应该说政府顺应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规律,起到了顺水推舟的作用。
中国投资: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了?程:应该说,中国目前的加工制造能力很强,特别是在通用设备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06年,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首次实现7亿多美元的顺差。今年的盈余累计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上升,提升速度很快。但重要核心产品R&D能力差距较大,基础产业和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差。中国投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程:首先,这是历史形成的结果。装备工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积累。与国外几百年的工业发展历史相比,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可谓先天不足。其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绝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资不抵债,亏损挣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制约了R&D水平的提高。第三,由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国缺乏像ge、西门子这样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超大型工业企业,大企业竞争力不足,小企业专业性不强。再者,科技研究与生产实践脱节,导致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投:目前各类投资者都在看好并投资装备制造业。如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程:市场经济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市场竞争机制会解决很多问题。传统意义上,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现在民营资本和外资都青睐装备制造业,有利于增强这个行业发展的活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主体要靠各种力量,包括各种资本。
《中国投资》:如何认识世界装备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程:这种转移是竞争的结果,将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更快的发展。当然,在一些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的龙头企业,外资控股要区别对待。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一些重要行业只允许内资运作;有些行业不允许外资持股,只能参股;大部分行业完全放开,按照市场竞争机制运行。我个人认为,单靠《反垄断法》对外资并购的规制,并不能解决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问题。它是垄断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所有方面。因为有些行业,即使外资不占绝对垄断地位,如果阻碍了内资在该领域的发展,也会危害国家安全。
中国投资:铁西老工业基地复兴的经验能否用于其他装备制造基地的调整改造?
程:铁西工业园区的搬迁改造是成功的,但这只是一个特例,其经验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比如“东移西建”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地区和企业。比如三线建设后,大量企业位于偏远地区,没有“地级差”效应,不必搬迁改造。至于类似铁西的老工业基地和企业,如果也面临设备陈旧和土地升值潜力,当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我想,对于铁西来说,更深层次的体会是给企业提供调整转型的机会。通过重组,打破了旧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进行了新的制度建设,创新了机制体制。这一点值得很多老工业企业借鉴。此外,引入国内民企改造老国企也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做法。比如铁西引入民营企业新疆TBEA (29.40,1.68,6.06%)改造神变,让神变复活。改革重组是招标的形式,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而不是行政力量的干预。铁西还引进了一大批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民营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对园区经济多元化发展大有裨益。值得一提的是,铁西区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和搞活。首先,是保守观念的改变。铁西尽快接受了竞争自主的市场经济理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改革。其次,开放了各种要素市场,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铁西的全面发展。中国各装备制造基地应根据自身区域经济特点,确定改革思路,进行调整和转型。
《中国投资》: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形成全球竞争力,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程:首先要缩小高端水平的差距,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弊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体制和具体管理有待进一步解决,培养大量装备行业技术人才,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对于基础零件等产品,如轴承、液压零件、电气控制系统等。,难度大,批量小,品种多样,市场接受度差,要重视它们的发展。特别是关键零部件的市场接受度,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政府可以协调实施某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用户验收,但螺钉等基础配件的验收是政府无法协调的小层面。而国家重大装备离不开基础配件,小东西过不了关,大型装备无法独立,就会受制于人。在设备国产化过程中,用户做了大量的工作,应提倡设备工业企业与用户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