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风电行业普遍存在制造水平低、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弱点。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给风电市场的发展带来隐患。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全球产业蓝皮书》,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5亿千瓦,将提供全球12%的电力。与此同时,这种清洁能源将减少近11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地球大气中。
这份报告列出了13个将在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国家,中国位列其中。此外,这些国家还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巴西、印度、菲律宾、土耳其和波兰。报道称,风电在这些国家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它们是实现12%目标的希望。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26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容量133万千瓦,同比增长166%。据估计,除西藏、云南、新疆等5省区外,中国其余26省区有32亿千瓦风能资源可供开发。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占26个省区的一半,达到14.6亿千瓦。
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的项目主任于杰认为,目前的增长只是一个热身,明年初将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真正启动中国风电产业的引擎,使这一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预测,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电设备制造中心。
目前,中国正处于风力发电发展的良好时期。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在2010年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中国风电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虽然国内风电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前景非常看好,但是提高风电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是当务之急。”昨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孟祥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指出了国内风电行业的最大隐患。
他说,风力发电是一种技术成熟、市场价值被接受的新能源。但是有一个很大的软肋:中国的风电制造业对国外技术还是相当依赖的,尤其是一些核心设备只能进口。换句话说,中国风电制造水平还比较薄弱,后果就是风力发电成本比较高,这是阻碍风电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让风力发电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应该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这就要求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提高制造水平,实现进口替代。因此,应该以高利润吸引制造商在R&D投资和改进技术。”孟宪贤告诉本报记者,如果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低,企业很难静下心来搞研发。风电是一个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行业,没有持续的研发很难掌握核心技术。
在他看来,风电的上网电价还是低的。“应该合理提高风电的上网电价,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孟宪贤最后说道。
对于国内风电企业而言,风电大发展的政策和光明的前景值得展现一条诱人的黄金之路。分析人士表示,国内风电设备企业有望在此轮风电发展中获得丰厚收益。
申银万国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自“十五”计划以来,风力发电已被写入中国的电力安装计划,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计划容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十一五”累计装机容量可能达到3000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71%。
“风电设备相对估值水平会远高于传统制造业。”申银万国分析师詹凌燕指出,从国际估值来看,领先风电设备制造商的相对估值水平往往是当地市场的两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刚刚起步,2008年很多项目将实现高增长,增速有望超过100%。如果中国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合理动态PE在30-40倍左右,那么成长性较高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可以获得60倍以上的估值水平。
至于风电组件厂商,重点是高毛利。詹凌燕表示,产业链前端的零部件厂商盈利能力强于整机厂商,尤其是领先细分市场的厂商,毛利水平达到40%以上。风机的核心部件包括叶片、齿轮箱、电机等。,而国内零部件厂商的主要需求在国内。目前国内600-750 kW级风机基本实现了零部件国产化。未来随着国产兆瓦级风机产量的逐步提升,零部件产量和毛利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