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政策中,增加了1853种限制商品,加上今年之前发布的394种,限制商品的数量达到2247种。对于这些类型的加工贸易,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实行不同的政策。东部列入限制目录的产品必须“转关”——保证金必须全额缴纳,而列入禁止目录的产品甚至被取消保税资格,只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而中西部地区的A类、B类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实行闲置管理——不实际缴纳保证金。
可以看出,新政策对加工贸易区域布局的调控意图明显。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在为中西部地区“开小灶”。
新政下,东部沿海企业加工贸易财务成本大幅增加。为了降低成本和保持利润,许多企业正计划将其产业转移到内地。
事实上,去年在安召开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战略研讨会上,商务部工业司王司长就对此作过重要阐述。当时一些敏感的人和媒体从中看出了端倪。会议还一致认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势在必行。
虽然新政策被业内视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最大调整,但据业内分析,它将对优化中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沿海地区转移加工贸易、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事实上,加工贸易部落在珠江三角洲的聚集是国家对沿海地区持续政策倾斜的结果。此次国家将利用外贸政策调整的契机,向中西部地区“反哺政策”,无疑将对企业的微观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将影响珠三角约3万家港商,超过1万家港企可能停产、收缩或转型,引起香港业界高度关注。香港政府和业界已经全民动员,应对新政对在粤投资的港商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些中西部省市也借机吸引港商在当地投资。因此,中西部地区频频向东部企业招手。
是湖南中西部第一个抛出橄榄枝的省市。为吸引港资企业转移,湖南省郴州市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交了一份长达6页的建议书,内容包括税收、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港商可获两年免缴利得税,未来三年可获减免50%利得税。入选先进企业的,享受三年利税减免。8月24日,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等香港各大商会到访湖南郴州。
在湖南省商务厅,记者了解到,湖南衡阳、郴州等市的招商活动将频繁上演。衡阳将于二00七年九月八日起在下半年举办三场大型招商活动,分别是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广东东莞举办的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对接项目洽谈会,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香港举办的湖南省粤港台加工贸易暨湖南省三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招商周。
为抓住沿海加工企业转移的机遇,湖北成立了六个定向服务团,将面向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福建招商引资,欢迎沿海企业来本省考察,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联络服务。
江西也不甘落后。在被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后,江西南昌认为,该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将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
这一切都表明,近年来,随着珠三角等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上土地资源、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正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按照加工制造业20年的周期,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只是企业的“最后一掌”。随着内地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珠三角产业加速向外围“扇形转移”。转让已经成为一些外资的选择之一。
事实上,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占中国加工贸易的97.5%,而中西部21个省区市加工贸易仅占2.5%,极不平衡。此外,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长达数十年的建设基础也是此次转型升级中提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要原因。
虽然移岗位相对容易,但企业搬迁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的简单加减。很多企业表示,企业搬迁除了成本,更看重另一个重要因素——产业配套。虽然内地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严重依赖企业发展的配套产业还是不尽如人意。据调查,内地企业的产业匹配率普遍低于15%。如果不尽快治愈这个弱点,影响将是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