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过去了,印度展这个全新的展会进展如何?在业内引起了怎样的反响?就这些人们关心的话题,笔者采访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会长何叶。
目前在缝纫机行业,除了CISMA,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印度展。印度展已经开展了近两个月。展览的现状如何?
何叶:CISMA的周期改为两年一届,而CISMA2007是周期调整后的第一届展会,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印度展的吸引力在于,这是协会首次在海外举办展览,是我们“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集体阵容。在我看来,印度展的方式更加积极和深远。
目前行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更多企业明确了国际市场战略。这是一个集体打响“中国制造”品牌的绝佳机会,因此印度展吸引了众多企业的极大关注。两个月来,已有飞跃、标准、上工、中捷、杰克、通宇、方得、高鸟、缙云激光、星达豪、北鸟、重庆零一等6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可以代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最高水平企业。这也符合我们展会的定位:向国际市场介绍能够代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水平和实力的企业和产品。
作者:中国缝纫协会和印度服装协会的联展是否意味着印度展更加重视直接客户?而想找经销商的参展商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何叶:与印度服装协会合作举办展览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目标观众仅仅是终端用户。其实我们两个协会都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邀请印度经销商来参观。据我所知,印度很多经销商都在寻找能与日本产品在质量上竞争但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的产品,以弥补其日益减少的利润,而中国产品无疑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所以我觉得,只要宣传到位,就会有很多印度经销商前来参观。
与印度服装协会合作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渗透到印度用户行业。如果不直接去终端,而是等着经销商去卖,等着终端用户认可我们的产品,那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如果能双管齐下,在依靠经销商的同时注重终端用户的发展,两者互动、共同促进,那么在印度市场推出“中国制造”品牌所需的时间将比我们预期的要少。我们的许多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作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协会,印度服装协会拥有2万多家会员企业共享资源,而由印度服装协会主办、将于今年11月底在孟买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时尚论坛也为我们的展会提供了宣传平台。更重要的是,经过与印度服装协会的几次面谈,我们双方在促进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与印度服装行业的长期双赢合作方面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我们两个协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为各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展览,我们的合作还将涉及在印度建立中国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心和培训中心等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