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是为其他相关行业提供生产工具的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制造企业的环保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用户节能环保工作的开展。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不仅是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标志。
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关键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的生命。
如果把制造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R&D、生产、储存和构思。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没有到构思阶段。
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科研发展水平来看,我们至少还有五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设想,即提前探索市场上尚未出现的东西,开发适合人类生活的相关产品,引导市场走向。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振兴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企业应加强互动,尽快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建设。
振兴装备制造业包括两个重要战略:一方面,鼓励国有企业由大变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也就是说,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群体优势,进而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鼓励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当前,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装备制造业原有的创新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国际竞争的要求,但新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如何搭建国际化自主创新平台是企业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搭建这个平台的关键点是人才的储备和应用。
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硬件优于国外,包括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缺点有两个:一个是原材料短缺,一个是创新体系缺失。
前者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而如何搭建创新平台,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面对当前的国际技术封锁,如何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招聘人才,搭建国际化的自主创新平台,是很多企业领导急需思考的新课题。
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性行业。目前,我国已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一定高度。要切实贯彻这一精神,打造装备制造领域的世界品牌,需要装备制造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企业领导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衡量企业自身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差距。
振兴装备制造业表面上是指标的提升,实质上是经营理念和意识的提升,是人才战略的实施。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循序渐进,顺应时代潮流。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应该逐步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徐工集团已经基本具备了在海外市场出口产品和设立R&D中心的能力,这只能说是迈出了第一步。2015年,我们公司的销售目标是1000亿元。
加快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目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国际化大企业集团,包括规模扩张、资源全球利用、人才和物质资源综合利用。
看了十七大报告,有30多个字和企业有关。其中,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涉及两个重要方面:一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从秦川集团自身发展的经验来看,在总结中国制造企业“市场换技术”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只有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才能真正把核心技术引进来,赢得市场,做大做强。
2003年,秦川集团成功收购美国联合工业公司(UAI),并以UAI为海外平台,利用其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扩大出口份额,提升了秦川在世界机床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化战略促进了我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资本国际化是指企业要把握各种资本市场的竞争,尽量实施包括海外上市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资本运作,避免画地为牢。
技术国际化是指我们主导的技术R&D和创新,可以招募人才为我们所用。
市场国际是指全球视野。企业不要局限于中国市场,要放眼国际高端市场,在欧美探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关于国际化的文章很多,国际化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国际化势不可挡,企业要以更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