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和零点,中性线和零线的区别。
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负载侧为星形连接时,三相线圈的头部(或尾部)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触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性点。中性点分为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从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或简称中性线。
如果中性点直接接在接地装置上,得到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电路的两根导线中,有一根称为“相线”或“火线”,另一根称为“零线”或“地线”。“火线”和“地线”的称谓只是实践中常见的称呼,尤其是“地线”的称谓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说应该是:如果回路的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称为“零线”;如果不接地,应称为“中性线”,避免与接地装置中的“接地线”相混淆。
当是三相线时,除了三相线外,还可以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体,即中性点,这样就形成了三线四线制的线路。该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也叫中性点系统。中性点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绝缘系统。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和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通过以上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到电网中性点不同运行方式下的安全措施,即中性点绝缘运行方式和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在中性点运行方式下,应做到:①所有电气设备必须保护接地,不允许保护接零;②中性线的机械强度应与相线相同,中性线不得断开;③零线电流不应超过变压器二次线圈额定电源的25%,三相负荷电流不应相差太大,以免影响三相电压的平衡;④杜绝中性线直接接地,低压配电屏内必须设置三相绝缘监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低压电网中的接地故障;⑤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应安装四个避雷器,以防止雷电过电压。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下,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所有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必须做接零保护或保护接地;②在三相四线制的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保护接地和保护接地不能混用,即一部分采用保护接地,一部分采用保护接地。但允许在同一设备上同时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地,因为其安全效果更好;③要求中性线必须重复接地,因为中性线断开时,220V的接地电压在接地设备的外壳上,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零线(中性线)和地线的区别。
在工频低压电路中,结构和原理都有区别。
1.结构的差异:
零线(n):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线。
接地线(PE):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线,按标准每隔20-30m重复接地一次。
2.原则的区别:
零线(n):主要用于工作电路中,零线产生的电压等于线路电阻乘以工作电路的电流。由于远距离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不可忽略,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变得不可靠。
接地线(PE):不用于工作电路,仅作为保护线。利用大地的绝对“0”电压,当设备套管漏电时,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即使PE线开路,也会从附近的接地体流入大地。
其实保护用的地线不止一种。以下是对地线的描述。
接地线是接地装置的简称,分为工作接地和安全接地,其中安全接地又可分为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电磁辐射防护接地。
1.工作接地是用来完成电路并使设备满足性能要求的接地线。比如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用的广播都有地线,地面经常被水浸湿。工作接地是将金属导体的铜块埋入土中,然后用导线将其一点引出地面,从而建立接地系统。接地线的接地电阻要求≤ 4 ω。
2.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人们在使用家用电器、办公室等电子设备时触电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金属外壳都装有接地线。如果套管绝缘被破坏,套管带电,电流就会沿着安装的接地线漏入大地,达到安全的目的,否则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电力法规规定保护接地电阻应≤4ω,而人体电阻一般大于2000ω。根据欧姆定律,绝缘损坏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总电流的1/500,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电压越高,人体电阻越低,也就是说,在高电压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你就变成了地线,电流从你身上倾泻而下)
3.防雷接地为了防止高大建筑物、各种通信系统、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天线等设施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击,需要安装避雷针,然后用导线引至已安装的防雷接地系统。
4.防电磁辐射接地为了防止一些重要部门的电磁干扰,电子设备都安装了屏蔽网。安装的屏蔽网应连接到相应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4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