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纺织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纺织工业已形成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纺织行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在我国“十一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局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据介绍,近年来,水、电等资源和能源的短缺日益严重,这些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纺织工业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设备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等措施节约资源和能源。2006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0.8%,但纺织行业实现节能降耗5.5%。
据透露,未来中纺将尽快在各子行业开展以节能降耗、减轻环境负担为目标的各项工作。努力降低万元能耗、水耗和原材料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通讯和军工产品中,60%到80%的零部件都要用模具成型。模具成型产品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一致性、高生产率、低消耗是其他制造方法无法比拟的。模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开发能力。
专家认为,中国的模具行业越来越大,精度也会越来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是5μm,现在已经达到2到3 μ m,很快,1μm的精密模具就要上市了。随着零件的小型化和精度要求的提高,一些模具的加工精度公差要求在1μm以下,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密加工。
中国模具工业应进一步发展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件,一套多功能模具还承担层压、攻丝、铆接、锁紧等装配任务。通过这种多功能模具,不再是一批零件,而是一批部件,比如触点、支架的部件,各种微电机、电器、仪表的铁芯部件等。多色多材料塑料成型模具也将迅速发展。这种模具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未来将在不同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
随着热流道技术的推广应用,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加。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以提高生产率和零件质量,并可以大大节约零件原材料。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发展很快,已经非常普遍。国内热流道模具也有生产,部分企业达到30%左右,但整体来看比例太低,急需发展。随着塑料成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气辅模具和适用于高压注射成型技术的模具将会得到发展。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模具标准化和模具标准件的应用会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使用模具标准件不仅可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还可以提高模具质量,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同时,快速经济的模具前景非常广阔。由于人们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尽可能的短,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快速、经济的模具。比如开发各种超塑材料制作模具;使用环氧树脂、聚酯或金属、玻璃和其他增强材料制作简单的模具。这种模具制造工艺简单,精度容易控制,收缩率小,价格低,使用寿命长。水泥塑料也可以用来制作汽车面板模具。中低熔点合金模具、喷射成型模具、电动模具、精密模具、层压模具、陶瓷发泡模具、轻质成型模具等快速经济模具以及热固性橡胶低成本模具的快速制造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快换模架和快换冲头也将日臻完善。此外,由计算机控制、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和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将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