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油价格持续高企。受高油价刺激,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今年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19家,比上年增长12.1%;总资产674.16亿元,同比增长29.98%;实现工业总产值739.64亿元,同比增长42.36%。市场前景良好。
目前,我国油气装备门类比较齐全,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陆上石油勘探开发需求。从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从业人员等方面来看,中国已经是油气设备生产大国。
但是,中国的石化装备还有差距。在投资方面,95%的炼油设备和70%的化工设备已经国产化。由于生产设备的扩大,石化设备也随之扩大,部分国产设备如反应设备、压缩机组、特种泵设备、特种机械等仍需进口。此外,石化生产技术进步加快,国内石化装备发展滞后。尤其是很多反应设备往往是国外专利商的专利设备或专有技术设备,导致大量进口反应设备。
据海关统计,2006年石油石化设备行业进出口总额93.16亿美元,进出口顺差42.24亿美元。全年全行业出口交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其中钻采设备出口占比70.3%。这表明,中国的石油钻采装备已经在世界石油装备生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炼油化工设备出口总量远低于石油钻采设备,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和水平差距较大。然而,大型石油化工厂的许多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去年,炼油厂和化工厂的热交换设备和干燥设备的进口额分别超过4 . 9亿美元和1 . 2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在炼油化工设备制造技术上与国外还有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但装备的高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低,海洋石油开发装备和部分专用装备的进口依存度没有降低。因此,中国并不是石化设备制造强国。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之前,中国仍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成品油和化工原料的需求猛增,而且质量和品种要求也逐步升级。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中国石化工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满足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工业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石化工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第三,国际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推动国际主要石油公司加大对油气基础设施的投资,深海石油设施、重油开发设施、管道设施等建设项目。这促进了能源多样化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油价上涨促进了石油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这必将带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从国际环境看,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产业转移,中国面临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良好机遇。受高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将制造业向外转移,集中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信息技术产业。此外,中国目前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加工制造业务,装备制造业出口额持续增长。
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刺激投资者投资石油勘探开发和石油加工,形成新一轮石油投资高峰,石油石化设备需求剧增。国内部分产品性价比优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此外,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推动石化设备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