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矿产资源将所剩无几."昨日,在2007国际战略金属峰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表达了对中国稀有金属行业现状的担忧。
中国拥有丰富的钨、锑、锡、钼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国。然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其稀有金属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品及相关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此外,由于国内开采和出口贸易秩序需要规范,大量矿产资源廉价流向国外。
"近年来,国家对小金属出口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潘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将一些稀有金属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并对这些矿种的开采、冶炼、加工和出口作出了规定。
2000年以来,为规范稀有金属的开采和出口秩序,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每年对钨及钨制品、锑及锑制品出口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批,并对其出口资质进行核查。从2004年开始,以前鼓励出口的出口退税政策逐渐取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宇民也指出,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措施调控出口,如配额许可证管理、提高出口关税等。
“由此可见,政策出台的频率和力度是以往难以比拟的。可以预见,纳入宏观调控的产品种类将不断增加。”赵宇民表示,今年国家将重点提高出口门槛,明年将转向标准化。
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导致配额倒卖屡禁不止。”她说,2006年,通过提高出口关税,在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方面加强了政策的实施,预计这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
五矿化工商会副会长严邦松认为,国家对稀有金属行业的治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肯定会继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治理。
几位与的企业代表表示,出口退税取消后,他们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不知道还有哪些产品会受到更严格的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