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煤炭消费高峰期,亚太地区和欧洲的煤炭需求将大幅增长,全球煤炭市场将持续升温。在亚太市场其他国家煤炭进出口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成为影响东亚煤炭市场的关键因素。中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将加剧东亚煤炭供应的短缺,我们预计第四季度亚太地区的煤炭价格将维持在高位。
煤炭下游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煤炭供应低于需求增长。煤炭进口逐渐增加,政策和市场是主要推动因素。据估计,2007年煤炭出口占总产量的份额仅为2.3%,不足以冲击国内煤炭市场。第四季度是煤炭消费旺季,我们预计2007年第四季度煤炭供应紧张。
(1)合同煤价与市场煤价一致。稳定的煤炭供应来源,煤炭价格上涨空间大,应该享受市场溢价。目前中央金融煤企商品煤与动力煤差价高于80元。我们认为,中国煤炭市场的合同价格将上涨10-20%,进一步缩短与市场煤价的差距。(2)政策相关成本推高煤价。在山西省实施的政策成本中,可持续发展基金对公司利润影响较大。煤企势必会把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煤价又会上涨。(3)进入煤炭消费旺季,煤价全面上涨。我们预计,到2008年4月,煤炭价格将处于更高的价格。
行业集中度提高,资源整合加剧。2006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83.22%。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兖矿集团利润合计占比57.5%。今年1-5月,三大集团利润增长5.3个百分点,达到62.8%。行业集中度趋势更加明显。在证监会和山西省政府的推动下,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正在成为煤炭行业的主旋律。
今年在慕尼黑举行的ITMA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与往届展会相比,它更侧重于吸引国际专业观众关注能源效率和资源节约的主题。鉴于全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纺织行业目前正在密切寻找优化能源管理的方法。来自纺织产业链的许多参展商顺应了这一趋势,他们提供了最新的节能机器和工艺。
在从纤维生产到服装生产的纺织生产链中,纺织后整理的能源成本约占总能源成本的一半,其中纤维生产和纺纱各占15%,纺织占20%。从1988年到2006年,能源成本占德国纺织业营业额的比例翻了一番,从5%上升到目前的10%以上。在远东和中东、东亚和拉丁美洲的其他纺织品生产国,类似的增长也值得关注。
这种显著的增长要求纺织机械制造业为客户开发能够更有效利用电、气、水、蒸汽和压缩空气的产品。例如,转杯纺纱厂通过使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节省高达16%的电力消耗。在纺织品整理中,通过工艺优化、废水热交换器、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技术也可以实现显著的节能。例如,平板是纺织品整理中最大的耗能部件,但通过废气和残余湿度的调整和优化,温度适宜的工艺和热量回收,干燥和固定过程将更加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