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霄从事机床改造工作已有3年,从最初的民营企业到现在的北京凯普精益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普)已近两年。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说起自己熟悉的领域,他很激动。
“仅在北京,从事数控化改造的企业就不下20家,”吕霄说,这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除了凯普、西门子自动化厂等一些合资部门是科研院所和数控系统企业组建的,大部分都是老机床厂的技术骨干单干。
刘恩铭的公司是北京鸿程拓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法国施耐德集团NUM数控系统的机床改造、专用机床制造和交钥匙工程。据悉,该公司由刘恩铭与一位朋友于2002年创办。刚开始只是零星接一些改造工作,现在宏程拓展公司已经在沈阳、包头、深圳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
刘源是北京第二机床厂电气工程部的技术骨干。在频繁的出差中,他逐渐了解到数控机床改造市场的潜力和巨大利润。他认为,中国数控机床改造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用户对数控机床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对此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他认为数控改造至少有五个好处:
一是投资小,交付时间短。与购买新机床相比,一般可节省60% ~ 80%的费用,改造成本低。特别是大型和专用机床。一般大型机床的改造费用只有新机床购买费用的三分之一,交货时间短。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高速主轴的生产安装和自动换托盘过于耗费人力和成本,改造成本往往增加2 ~ 3倍,与购买新机床相比仍可节省50%左右的投资。
第二,了解设备,方便运维。购买新设备时,不知道新设备是否能满足其加工要求。否则,可以准确计算机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的使用,操作者早就知道机床的特点,在操作、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时间短,见效快。改装后的机床安装后,可以满负荷运转。
第三,性能更稳定。长期老化后,基础零件几乎不产生应力和变形,会影响精度。经过长期磨合,功能部件具有良好的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不必像买新设备时那样重建基础。
最后,更有利于使用和维护。由于用户和维修人员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而且可以参与改造的全过程,可以直接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对机床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使用和维修的主动能力。
“低成本是推动数控改造市场快速扩张的关键因素。现在很多大企业的原装进口机床已经远远超过了‘使用期’,但这些设备都是价值不菲的,单价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且机械部分还可以,急需改造。“吕霄现在是好望角的推销员。他经常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说起这件事来,他更加口齿伶俐。他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形成了“二手机床超市”。"
河北省文安机床市场是全国知名的机床超市。这里大量采购国内企业转型或破产的机器设备,像一个大的第二手机超市,有时达到上万台,各种机床应有尽有。附近也有很多机床改造企业。这些企业简单改造后,将机床卖给小作坊式工厂,价格一般是原价的30%~40%。
“一般大型企业不会来这里。他们会选择去黑龙江黑河、绥芬河地区,那里集中了大量的进口高端二手机床。”吕霄说,由于这两个地方位于中俄两国交界处,只要有客户需求,他们就会带客户去参观。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客户需要一个4×4米的转盘,但是国内目前没有生产这么大尺寸的转盘。虽然齐齐哈尔二机床可以做到,但是工期要一年。他们来这里看看这个。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一台,但是对方给出的报价是60万,而且是一次性价格,而新机的价格是120万左右。
此外,安阳一机床还花了150万买了一台6×6导轨磨,之后又花了80万进行电气改造。吕霄说,这种规格导轨磨的进口成本应该是几千万元。
吕霄说,数控改造的设备价格一般为200万元。如果低于这个价格,一般大型企业都会选择购买新设备。像从事数控改造的企业,如果毛利低于30%,也会选择放弃。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水平运行,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机床的巨大需求,凯普看到了巨大的商机。“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部分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营企业带动的,他们需要的设备主要是低端的标准设备,我们公司会逐渐重视这部分需求。”吕霄说。
但是,转型不等于再制造。根据定义,将使用过的产品在生产环境中降低到与新产品相同质量的制造过程可以称为再制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机床再制造不同于机床维修。机床维修是机床在使用阶段为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态和正常运转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往往具有随机性、现地性和应急性。
机床再制造也不同于机床回收。回收就是将报废的机床通过炉内熔炼等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原材料中。再制造是一种将废弃机床作为高级资源加以充分利用的“回收”方式,其生产成本远低于新机床。
虽然再制造具有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提供行业技能培训、降低最终用户运营成本等优势,但消费者会下意识地认为再制造的零件是旧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