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逐渐成为了我国软件产业的中坚力量

   2022-08-05 工业品商城87
核心提示:随着嵌入式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嵌入式软件逐渐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支柱。然而,面对如此艰巨任务的嵌入式软件似乎缺乏足够的“关注”。目前我们对嵌入式软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缺乏科学的计算标准。虽然《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恢复了独立嵌入式软件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但部分与硬件捆绑销售的嵌入式软件产品

随着嵌入式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嵌入式软件逐渐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支柱。然而,面对如此艰巨任务的嵌入式软件似乎缺乏足够的“关注”。

目前我们对嵌入式软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缺乏科学的计算标准。虽然《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恢复了独立嵌入式软件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但部分与硬件捆绑销售的嵌入式软件产品仍不能享受软件退税政策。

以及软件集成电路“18号文件”,让软件得到一定程度的享受。

采取了优惠政策,但嵌入式软件作为软硬件结合紧密的产品形态,难以与硬件分离,软硬件比例难以界定,阻碍了嵌入式软件享受这一政策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些相对容易与硬件分离并列入分类目录的软部件可以按照一定的公式享受优惠政策,而很多企业自主开发使用的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并没有列入软件产品分类目录。然而,这两种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潜力正在进一步增加,其带动效应也已经明显,这使得嵌入式软件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于高度依赖全产业链的嵌入式软件来说,走出实验室将是实现嵌入式软件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应该是一种随机状态,满足用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不应该只是一种“通吃”的方法。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可以依靠大规模制造的优势

走自己的路。”国内的硬件制造企业大多将部分精力投入到软件开发上,而印度、爱尔兰、欧美的嵌入式软件研发大多委托国内外进行。企业本身不嵌入嵌入式软件。郭说,“这涉及到产业链的分工。”

“嵌入式本身就是为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而服务的,这种灵活、量身定制的行业特性值得其他行业借鉴。无论是从定义还是整个设计方法,都需要实现按需定制的设计模式。”郭训学这样建议。

嵌入式软件和汽车产业一样,具有很强的“连带效应”,其优先发展必将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也必将带动这些行业实现三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促进产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然而,嵌入式产业链仍然面临着脱节的危机。

首先,从产品研究到生产,再到后期的一系列服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连续性。“中国应该建立所谓的‘孵化器’,这应该作为一项政策加以鼓励,”郭说。“这样会节省很多科研经费,而且可以快速产品化、市场化、社会化。”

其次,上游厂商、嵌入式软件产品厂商、终端产品厂商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市场信息闭塞;芯片设计、芯片生产、嵌入式产品生产之间结合不紧密;行业标准的相对滞后,多个标准之间的竞争,兼容成本的高昂,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这些断点的存在,对于产业关联性强的嵌入式软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因此,整合产业链,加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势在必行。同时,由于嵌入式系统面向应用的特点,中央处理器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标准,不像一般的计算机行业容易出现垄断。难以垄断,高度分散,这也给了在技术、人才、专利、资金等诸多方面略逊一筹的中国一个追赶世界的机会。

关注标准,鼓励商业模式和商业合作的创新,组建产业联盟,共同推动产业发展,都是构建和谐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在整个嵌入式行业中,只突破一个方面并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合力,实现真正的跨越。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软件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行业。没有软件就谈硬件,没有硬件就谈软件,都是没有意义的。硬件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软件的发展也依赖于硬件。

要发展嵌入式软件产业,必须重视硬件对软件的支撑作用。没有硬件的基础支撑,嵌入式软件产业仍将难以摆脱国外无形之手的控制。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英特尔的发展,会有今天的微软。

90年代中期产生的SoC(System on Chip)在功能、工艺和应用技术上都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对功能复杂的VLSI IP核采用复用技术。由于采用VLSI IP核作为组件,设计重用的效率非常高。

在中国开始大量SoC研究的同时,SiP(系统级封装)已经在国外普及。随着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单片机已经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中国也在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理论研究的差距在缩小,但实际应用领域的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单片机,还是以原有Intel系统的应用为主,在国内很难看到自己的成绩。

中国发展嵌入式软件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有硬件基础的中国来说,在芯片领域做文章是一条捷径,同时在应用创新上也要改变传统观念。虽然在单片机领域原始创新很难,尤其是基础硬件的创新对国家来说需要大量的精力,但对企业来说,创新无处不在,所以要注重商业模式和应用的创新。德国没有自己的处理器,但也是世界强国,以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取胜。所以,对于从事单片机领域的企业来说,要努力。

构建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技术应用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积累资金的最佳途径。

嵌入式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应用行业,嵌入式技术人才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掌握足够的技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来积累足够的专业人才。

虽然近年来潜水软件人才培养速度加快,总人数较往年大幅增加,但仍然跟不上需求增长。目前嵌入式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以及新增的职业学校。由于嵌入式软件对于特定行业具有明显的应用特性,刚出校门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整个行业、应用条件和应用需求。这就导致了人才培养输出机制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制约了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因此,鼓励企业培养自己的人才也是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

同时,人才的结构性矛盾也很突出。长期以来,在嵌入式领域,人才结构呈“哑铃状”,复合型人才匮乏。考虑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已经有电子技术、单板计算机、单片机技术的人,只要在此基础上掌握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的知识,就可以快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需求的压力。

嵌入式软件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软硬件结合,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一直是一个有利的选择,但也有人认为嵌入式软件企业因自身特点无法做大做强。“嵌入式软件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中兴和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机会。随着对嵌入式软件明确的科学认知、政策支持的完善、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和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嵌入式软件本身对具体行业应用的具体要求符合中国实际(国外软件最大的优势是通用性),中国嵌入式企业可以走特色化道路,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郭纯的理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